空調股的行業背景分析及操作策略
(1)市場供需關係失衡
據中華商務網資料顯示,2OO5冷凍年度(2004年8月一2005年7月),中國空調總產量爲5500.1萬套,比2004冷凍年度的5272.48萬套增長了4.32%;總售量則爲5291.08萬套,比2004冷凍年度同期的5065.1萬套增長了4.46%,產銷率達到96.20%。但是加上企業現有的不低於1000萬套庫存,再考慮到中國空調企業6000多萬套的產能,供給嚴重大於需求。
爲降低成本、實現規模收益以及對外宣傳競爭的需要,各空調廠家紛紛擴大產能。海爾、格力、美的三大空調品牌的產能都在1000萬套以上;TCL斥資2.6億元在武漢東湖建立第二空調基地,其產能將提高到500萬套;海信繼在浙江湖州建立生產基地之後,日前由空調公司出手收購科龍,顯示其要躋身空調第一集團的決心。有“價格屠夫”之稱的格蘭仕將在中山建立號稱全球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要把產能提高到1500萬套;春蘭、志高、長虹、三星等也在積極地招兵買馬擴大產能。
與此同時,國內需求量卻增長緩慢,年平均增長率估計將不會超過10%。在近幾年內,空調供過於求的局面無法根本改變。
在出口方面,2000年以來,國內空調出口保持高速增長,2003. 2004冷凍年度空調出口增速分別高達81.6%,60.5%,2004年空調出口規模超過了內銷。然而,2005年空調出口環境開始惡化。2005冷凍年度家用空調出口增長率僅9.6%,與前一兩年高速增長形成鮮明反差。
(2)行業洗牌將會加速
由於家用空調內銷告別高速增長期步入平穩發展階段,以及出口增速大幅下滑、行業環境惡化等因素,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家用空調行業洗牌將會由此加速。
行業環境惡化導致廠商間競爭激烈,產業洗牌加劇,市場集中度提高,市場競爭主體減少。2004年度家用空調品牌從2003年度的150多個減少到96個,2005年又有27個品牌退出了市場競爭,市場僅剩69個品牌。缺乏品牌影響力、銷售規模有限的二線、三線品牌廠商面臨極大的生存壓力,一些空調企業開始退出城市,轉向農村。
有專家預測,未來有可能形成4—5家全國的強勢一線品牌、4—5家全國的二線品牌以及幾家區域性品牌。經過市場的充分博弈,將來空調市場只會給10—15家空調企業以生機。
(3)整體利潤下降
中國空調業的發展環境已經比較惡劣,如果再考慮到國家新能耗標準,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等因素,一些空調企業的日子將更加難過。
2005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基本能反映出空調企業,年的大體經營狀況:空調業整體利潤正在下降,行業洗牌正在加速。青島海爾(600690)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了25%,惡性競爭依然激烈和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是利潤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老牌空調巨頭春蘭股份(600854)日前也發佈了業績預警,稱前三季度業績將下降50%以上。不過,格力電器((000651)一枝獨秀,三季度業績同比增長30%。
空調股的投資策略、
定要選擇市場佔有率高的強勢企業。
空調行業的生產企業兩極分化嚴重。那些擁有資本、技術、品牌、規模優勢的強勢企業市場佔有率進一步提高,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據對全國106個城市、750家專營、百貨商場月度空調零售數據統計,2005冷凍年度排行前10名空調品牌市場佔有率爲74.59%,高出2004年同期5.87個百分點。有數據顯示,海爾、格力、美的“三巨頭”,幾乎佔據市場半壁江山。佔全部排行前16名的大空調品牌市場份額已經佔到出口市場的85%和國內市場的90%。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根據國家信息中心提供的數字,在現存的69個品牌中,重點城市市場佔有率不到1%的品牌有48個,佔全部品牌的69.56%;市場佔有率低於0.01%的有29個品牌,佔全部品牌的42.03%。這些廠商的市場競爭力相當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