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討論基於成交量的指標之前,我們首先要澄清有關技術指標的幾個常見的誤解。對於技術分析指標,我不贊成的一個常見做法是優化的運用。大多數技術指標都提供了由使用者所定義的參數,這使得使用者可以選擇用於對照的時間週期,比如5天或50天。優化是一個反覆測試一個指標或指標組合以確定使用哪種設定的過程,我認爲這種做法在多數情況下都是一個糟糕的辦法。優化方法的運用者會習慣性地不斷進行優化,直到他們得到一個成功的組合(例如:一個讓指標給出獲利性交易機會的參數組合)。這樣的結果是一個以擬合爲特徵的指標,而非深思熟慮後的發現。
優化的過程實質上就是將歷史數據擬合成一條曲線,通過這種擬合,數以萬計的組合被執行數據挖掘,直到得到一個最成功的組合。然而,指標的創建應該基於某一特定的環境,以揭示特定的信息,隨機過程是無法提供有用信息的。在運用一個優化過的指標(也稱爲擬合指標)時,你能看到的僅僅是這個隨機組合在歷史數據中擬合程度最好,但沒有理由認爲將來也是如此。要是你依據這個優化過的指標進行投資,隨後產生了在歷史數據中未出現過的長時間的虧損,你是繼續任其虧損下去呢,還是依據新的數據重新優化指標?
我個人是沒有足夠的信心在投資決策中使用優化過的指標的,在如此複雜的市場結構下使用這種指標是不符合邏輯的。我建議使用一種簡化的方法,不要去優化你所使用的指標的參數,而是基於你投資的時間框架選擇一種該指標的特定條件。如果你想知道的是一個星期的時間段的信息或一個月的信息,那麼你的指標條件的合理設置就應該是5個交易日(一週)和20個交易日(4周)。爲了簡便,將你所用指標時間週期的設置和日曆的週期保持一致。我相信如果一個指標在一種時間框架中不起作用,但是在另一種時間框架中起作用,那麼這個指標就是沒有用的。
關於指標的另一個誤解是指標常常給出錯誤的訊號。這種看法在某些時候可能是對的,但是,總的說來,通過指標計算和顯示出來的信息本身並不是虛假的,而是一些其他的力量對股票的影響超過了該指標所顯示的數據的影響。
很重要的一點是,沿着這些指標線,我們需要理解這些指標傳遞了什麼信息。很多時候,投資者將指標看成是某種奇蹟。他們相信如果某個指標線和另一個指標線相交的話,價格就會出現某種變化,或者如果一個指標達到某個水平,該股票的趨勢就會突然逆轉。技術指標計算的是信息,因此,指標應當做信息來使用,而非是某種絕對不變的真理。在我隨後討論成交量指標時,你應該將這些指標視爲工具,每個指標都是被設計用於解釋成交量之謎的某一個特定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