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閱讀利潤表
下面我們仍以F公司爲例,看看它在2002年度的利潤表狀況。見下頁表。
初拿起報表,面對一大堆會計科目,往往不知該從何處下手。要想讀懂利潤表,必須熟悉每一項目的內容。下面我們來了解利潤表中每一個科目的具體內容。
利潤表內容的詳細說明
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是指企業經營性經濟業務產生的收入。通俗地說,是指企業由主要經營活動產生的收入,這些收入的特點是經常、反覆地發生。如自購自銷商品的銷售收入,進出口業務銷售收入,接受其他單位委託代銷商品的銷售收入以及代購代銷的手續費收入等。
主營業務成本 主營業務成本指與主營業務收入.相對應的企業因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或讓渡資產使用權等日常活動而發生的實際成本。成本中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資、製造費用等。製造費用是指一些不能直接計入具體產品成本中的間接費用,例如折舊、動力費、修理費用、車間管理人員工資等等。這些製造費用通過一定的分配方法,分配到產品成本中去的。可見主營業務成本是指企業投人到生產過程中的原材料、製造產成品所需要的全部支出。
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指企業日常活動應負擔的稅金及附加,包括營業稅、消費稅、城市維護建設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增值稅和教育費附加等。其中,我們舉營業稅、資源稅和教育費附加爲例子進行簡要說明。
營業稅是對提供應稅勞務、出售無形資產或者銷售不動產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營業稅按照營業額和規定的稅率計算應納稅額。
應納營業稅額=營業額x規定稅率
資源稅是國家對在我國境內開採礦產品或生產鹽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資源稅的應納稅額,一般按照應稅產品的課稅數量和規定的單位稅額計算。
資源稅應納稅額=課稅數量x單位稅額
教育費附加則是爲了加快發展教育事業,擴大教育經費的資金來源,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質而徵收的一種稅。它以各納稅單位實繳的增值稅、消費稅和營業稅的稅額爲計稅依據,按3%的附加率計徵。
應納教育費附加=(實繳增值稅+實繳消費稅+實繳營業稅) x 3%
主營業務利潤通過 前面的介紹,我們可以確定主營業務利潤的計算公式如下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是指企業除銷售產品和提供應稅勞務等主營業務之外的其他業務收入扣除其他業務成本、費用、稅金後的利潤。
其他業務利潤=其他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支出-流轉稅及附加稅費
如工業企業材料銷售的收入、出租包裝物的租金收入、運輸業務的收入等,均屬於其他業務收入。
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都是屬於期間費用。期間費用的概念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過,這些費用容易確定其發生期間和歸屬期間,但很難判斷其歸屬對象,因而在發生的當期應從計入損益中。
營業費用 營業費用是指企業在銷售過程中,所發生的各項銷售費用,例如銷售人員的工資、辦公費、廣告費、運輸費、差旅費以及業務招待費等。
管理費用 管理費用是指企業爲組織和管理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所發生的各項費用支出,如行政管理部門職工工資和福利費、折舊、工會經費、業務招待費、各種稅金以及職工教育經費、勞動保險費和壞賬損失等。
財務費用 財務費用是指企業爲籌集生產經營所需的資金而發生的費用,包括利息支出、利息收入、匯兌損失、減匯兌收益以及相關的手續費。在利潤表上,“財務費用”項目所反映的是利息收入、利息支出以及匯兌損失的淨額,因而其數額可能是正數,也可能是負數。如果是正數,表明爲利息、融資淨支出;如果爲負數,則表明爲利息、融資淨收入。
營業利潤 營業利潤是指企業的“主營業務利潤”,加上“其他業務利潤”,減去“期間費用”後的餘額。即: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投資收益 這裏的投資收益實際上準確地說應表述成淨收益,它是投資收益減投資損失的淨額。投資收益和投資損失,是指企業對外投資所取得的收益或發生的損失。投資收益包括對外投資分得的利潤、股利和債券利息,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高於賬面價值的差額,以及按照權益法覈算的股權投;資在被投資單位增加的淨資產中所擁有的數額等。投資損失包括對外投資到期收回或者中途轉讓取得款項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以及依法覈算的股權投資在接受投資單位減少的資產中所分擔的數額等。
補貼收入補貼收入是指企業按規定應收的政策性虧損補貼和其他補貼。
營業外收入與支出營業外收入是指企業發生的與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收入,包括固定資產盤盈、處理固定資產淨收益、罰款收入、確實無法支付而應轉作營業外收入的應付款項、教育費附加返還款等。其中,盤盈的固定資產淨收益是指按原價減累計折舊後的差額;
收益,是指轉讓或變賣固定資產所取得的價款減清理費用後的數額與固定資產賬面淨值的差額。罰款收入是指企業取得各方向企業支付的罰款,包括因供應單位不履行合同而向其收取的賠償金;因購買單位不履行合同、協議支付貨款而向其所取得的賠償金、違約金等。教育費附加返還款是指爲職工辦子弟學校的企業,在交納教育費附加後,教育部門返還給企業的所辦學校經費的補貼數。營業外支出指企業發生的與企業生產經營無直接關係的各項支出,包括固定資產盤虧、處置固定資產淨損失、罰款支出、賠償金、違約金、捐贈支出、非常損失、非正常停工損失、職工子弟學校經費和技工學校經費等。其中,固定資產盤虧、毀損是指按照固定資產原值扣除累計折舊、過失人及保險公司賠款後的差額;固定資產報廢是指清理報廢殘值的折現收入減去清理費用後與賬面淨值的差額。非常損失是指由自然災害造成的各項資產損失扣除保險賠償金及殘值,以及由此造成的停工損失和善後清理費用。
以前年度損益調整以前年度損益調整項目反映的是企業會計年度發現的以前年度的會計事項,涉及損益,需要進行調整的數額。企業在本期發現的前期會計報表中的差錯,可以歸結爲兩類:一類爲不影響損失計算、不涉及不繳或退還所得稅的調整;另一類:爲尚未影響損益的調整,需要在發現時調整損益,補交或退還所得稅。對於前一類問題,發現後按有關法規要求進行調整即可,不影響損益的報表;對於後一類問題,必須在調整以後的利潤表中加以反映。此時,只需將調整後影響當期損益的數額單列一個項目,在當期的利潤表中加以揭示。
利潤總額企業利潤總額按照下列公式計算: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補貼收入+營業外收入=營業外支出
所得稅 所得稅是指企業在會計期間內發生的利潤總額,經調整後按照國家稅法規定的比率,計算繳納的稅款。所得稅的性質屬於企業的費用。
淨利潤企業淨利潤按照以下公式計算: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利潤表各項目之間的關係
利潤表中上下項目之間存在計算程序上的承接關係。閱讀利潤表應該按照從上至下的順序進行。利潤表是反映企業經營成果的報表。投資人看報表,不僅要了解企業的過去情況,更多的是要根據過去預測未來。解釋財務報表的方法很多,最簡單、直觀的方法是看絕對金額,即某期報表的各個指標,並根據指標本身的含義來評價企業過去的情況。就利潤表而言,從每一張表中,我們可直接獲取如下信息: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利潤總額、所得稅、淨利潤。他們之間的關係整理如下:
淨利潤=利潤總額-所得稅
利潤總額=營業利潤+投資收益+營業外收支淨額
營業利潤=主營業務利潤+其他業務利潤-營業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
主營業務利潤=主營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成本-主營業務稅金及附加
從利潤表看經營能力
經營實力、經營能力是企業綜合竟爭力的重要內容。一個企業的經營能力的強弱,通常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比如企業經營機制的靈活性、產品開發和生產能力與效率、經管者的能力和責任心、市場營銷和開拓能力等等。所有這些因素對企業經營的影響,最終都體現在經營業績即銷售能力和獲利能力上。
銷售額銷售額是衡量企業規模和經營能力的重要標誌。世界500強企業的排名,主要就是依據營業收入的數量。我國大、中、小企業的劃分標準中,也有銷售額一項。一般來說,銷售規模越大,其產品的市場佔有份額越高,則經營和競爭能力就越強。而產品的市場佔有狀況又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該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能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企業必須把穩定和持續擴展市場作爲維持其生存的重要保障。
用銷售指標判斷企業經營實力,應將本企業的產品銷售與行業的產品銷售總額相比較分析,同時還應注意“無效銷售”因素的影響。銷售的實質是經濟利益的流人,而會計上的銷售是按權責發生制原則覈算的,按照這個原則,就有可能產生“無效收入”,即不能真正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或發生了壞賬的那部分收入。無效收入不僅不能爲企業帶來實際經濟利益,而且給企業帶來經濟損失,至少是損失了企業因銷售I而發出的那部分存貨的價值。因此,企業在收入的管理上,應採取有效措施,降低無效收入,增加有效收入。
淨利潤 淨利潤是衡量企業經營目標實現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淨利潤還是企業保持持續經營和持續發展的基礎。企業的銷售能力只有與獲利能力相結合,才能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或經營實力。穩定市場和開拓市場的目的還是獲利。如果一個企業的市場擴展了,銷售增長了,但相關的營業利潤卻下降了,就不能認爲企業的經營能力增強了。只有利潤隨同市場的擴展增加,纔可以說企業的經營實力增強了。這個觀點告訴人們,不能只注意銷售的增長,更應當關心利潤的增長。
但是,在用淨利潤指標衡量企業經營能力時,必須充分注意淨利潤指標的缺陷或不足。淨利潤是根據收入和費用計算出來的,而收入和費用均是按照權責發生制的原則覈算出來的。如果在企業的收入中含有無效收入的話,則淨利潤中也含有無效的成分,即所謂“無效利潤”。例如,某企業1999年在某件儀表上有收入1000 萬元,各項成本費用600萬元,所得稅120萬元,則淨利潤爲280萬元。如果1000萬元的貨款收回或確保能夠收回,則280萬元的淨利潤就是有效利潤;如果1000萬元貨款最終成爲了壞賬,則280萬元的淨利潤就是無效利潤。無效利潤的數量再多,也不實現企業的經營目標。只有有效利潤的數字,才能反映企業的真實經營能力。從利潤表看經營成長性
經營能力是一個靜態的概念,觀察一個企業的發展趨勢更應着眼於分析它的經營成長性水平。對企的的經營者來說,所追求的不僅是暫時的經營能力,更注意企業未來的、長期的和持續的增長能力和發展能力。而觀察企業經營的成長性情況,可重點選擇觀察銷售和淨利潤的增長率指標及其變化態勢。
銷售增長率市場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銷售越大,表明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市場空間越大。銷售增長越快,企業生存和發展的能力提高越快。從個別產品的銷售增長率指標上,還可以觀察企業產品所處的生命週期階段,進而也可以觀察企業的成長性。對一個有良好成長性的企業來說,較爲理想的產品結構是處於成熟、成長、研製開發和衰退期的產品共存。對一個產品都處於成熟期或衰退期的企業來說,其未來的成長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令人懷疑的。
利潤增長率 在排除了無效利潤的前提下,企業的有效利潤若能保持一個持續較高的增長率,則說明企業的經營成長性較好。企業還可以將利潤增長率與費用增長率比較分析。如果費用增長率高於利潤增長率,反映企業成本費用的上升超過了銷售的增長,這是值得注意的事項。
從利潤表看盈利能力
銷售利潤率一般來說,我們認爲銷售利潤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銷售利潤率=淨利潤/銷售收入淨額x 100%
這樣計算有其不合理之處。從利潤構成的性質來看,與銷售直接相關、產生於日常活動的營業利潤穩定性相對較好,具有持續經常的性質;而營業外的收支淨額和以前年度損益調整兩項,甚至還有投資淨收益,基本上不具有經常性。收益或淨利潤中的經常性質,決定收益信息的用途和使用價值。一般說來,經常的信息,其預測價值大,並可以作爲對企業經營業績評價的基礎,而偶發性的信息,一般不具有預測價值,評價的作用也較差。根據這個道理,使用營業利潤或經常性營業利潤計算銷售利潤率,才能使這個指標直接反映銷售產生盈利的能力。即:
銷售利潤率=經常性營業利潤/銷售收入淨額
不過,即使是使用“經常性營業利潤”概念來計算銷售利潤率指標,在使用時也必須注意其“虛”的成分。這個“虛”的成分主要來自上下文所說的“無效利潤”。在有大量無效利潤存在的情況下,較高的銷售利潤率並不一定就是好事。企業所追求的,應當是有效的經常性的銷售利潤率的不斷提高。
成本費用利潤率成本費用反映的是對企業生產經營投入的一種耗費。經營投人與經營耗費不是一回事,比如購買設備是投人,而設備的耗費是逐漸地發生的。投人形成資產,耗費則將投人的資產轉化爲費用。經營中的投入和耗費一般均應有所得或收益,其所能帶來所得的水平,便是企業經營或發展能力的直接衡量。將所得與投人或資產比較,就是資產收益率
或投資回報率;將所得與所費比較,所得的比率,常用的就是成本費用利潤率。即:
成本費用利潤率=淨利潤/成本費用x 100%
亦有:
成本費用利稅率=利稅總額/成本費用x 100% ;成本費用增值率=成本費用增加淨值/成本費用x100%
它與資產增值率所體現的意義有所不同。資產增值率體現企業使用所控制的經濟資源給社會帶來新財富的能力,反映的是資產的使用效率;而成本費用增值率體現的則是企業耗費一定的經濟資源給社會帶來新的財富的能力,反映企業經營活動的增值能力。這裏所說的增加淨值,是指扣除了固定資產折舊後的增加值。兩個指標在實際中可以結合運用。
資本收益率、淨資產收益率和資本保值增值率對企業來說,投入一詞指的是企業控制的全部經濟資源即總資產;對企業投資者來說,投入一詞指的是投人資本或淨資產,在股份制的企業成爲股本或股東權益。三個指標的計算方法如下:
資本收益率=淨利潤/實收資本x 100%淨資產收益率=淨利潤/平均淨資產x 100%資本保值率=扣除客觀因素後的期末所有者權益/期初所有者權益x 100%
資本保值增值率爲100% 就是保值,大於100%就是增值,小於100%就是減值。對投資者來說,減值就意味着投資權益的損失;對債權人來說,持續的減值將會影響企業的償債能力,並降低債權人利益的保障程度;對企業經營者來說,減值就說明自已的受託責任沒有完成,並因此會影響激勵利益的水平。所以,對各種報表的使用者來說,都不希望出現資本減值。值得注意的是,在計算資本保值增值率指標時,必須扣除由於客觀原因(如業主往米)引起的權益變動。在同時沒有普通股和優先股的股份制公司,鑑於普通股股東的收益特別與公司淨收益相關聯的特性,還可以單獨計算分析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指標。即:
普通股股本收益率=(淨利潤一優先股股息)/普通股股本x 100% ,
每股淨收益在諸多指標中, 每股淨收益或每股盈餘是一個頗受人們關注的指標,並被許多公開的財務文獻所廣泛應用。一項對美國500家公司財務主管的調查表明,每股淨收益被列於最常用的十個財務指標之首。在各國,有關上市公司財務報告的準則和制度一般都要求在利潤表上列示每股淨收益的指標。每股淨收益又稱爲每股盈餘或每股稅後利潤,其計算公式是:
每股淨收益=(淨利潤-優先股股息)/發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數
每股淨收益可以認爲是一家上市公司管理效率、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來源的顯示器,通常在各上市公司之間的業績比較中廣泛運用,它是投資者進行投資央策的重要依據。
實務中,使用每股淨收益指標還應當注意以下問題:如果公司發行具有潛在勻利影響的有價證券,包括認股權證和可轉換優先股等,按照約定,這些有價證券有權於適當的時機轉換成普通股或藉以購買普通股,計算每股淨收益指標時應當充分考慮這些證券對每股淨收益降低的可能性。這時,每股淨收益指標可以採用如下方法計算:
每股淨收益=(稅後淨利潤一優先股股息)/(實際發行在外普通股股數+普通股當量)
其中,普通股當量又稱爲約當普通股,也就是那些具有潛在勻利影響的有價證券按一定方法摺合的普通股股數。因爲約當普通股具有分享淨利潤的權利,所以它具有與相關的普通股相同的市場價值。因此,在存在可轉換證券的公司,計算每股淨收益指標應考慮這些因素,這是謹慎地處理財務指標的方式。
從利潤表看償債能力
我們知道利息收入倍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利息收入倍數=(利息費用+總利潤)/利息費用(含資本化利息)
一般地說,只要企業利息收入倍數足夠大,企業無力償還債務的可能性就很小。從長遠看,一個企業的利息收入倍數至少要大於1,否則就不能舉債經營。但在短期內,可能在低於1的情況下仍有能力支付利.息,這是因爲有些費用項目不需要當期支付資金,如固定資產折舊等。
從利潤表看經營結構
瞭解利潤表的知識,其實最重要的是通過對利潤表的分析來審視企業經營的現狀,分析企業的經營結構,最終促進企業經營結構的優化。那麼如何通過利潤表來看企業的經營結構呢?一般從如下幾個方面人手。
收入結構瞭解企業的收入結構主要從企業的經常性收入比重和有效收入比重兩個因素人手。
經常性收入比重。經常性收入具有持續再生的特性,因而其“預測價值”和對決策的意義更大;而基於偶發事項或間斷性的業務引起的非經常性收入,即:
使在性質上是營業性的,其決策意義也較小。因此,對企業來說,使再生的經常性收入始終保持一個較高的比例,無疑是必要的。藉助這個指標,可以觀察企業經營持續化的能力大小。
有效收入比重。這是一個新的但極具現實意義的概念。如前所述,有效收入與無效收入的判斷標誌,主要是看收入是否能最終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主要形式是帶來現金淨流入。對企業來說,較高的無效收入比重將意味着企業有較大的利益損失。因此,一個經營或業績良好的企業,應當能夠通過有效的措施,將無效收入的比重降低到最低限度。
產品產銷結構根據銷售明細表計算各種產品或業務在總的生產或銷售或業務收入中的比重,它可以觀察企業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實施情況及與之相關的經營風險情況。一般情況是,對工業企業而言,如果企業某一種或某一類產品、業務的收入所佔比重較大,說明該企業的經營效集中,經營風險也較大;反之,說明企業經營多元化的水平較高,分散經營風險的能力也較強。
成本費用結構從會計上的“收入-費用=淨利潤”的計算公式推論,企業增加利潤提高效益的基本途徑有兩條:
一是增加收入;
二是降低成本費用。
而選擇何者爲主,則受企業所處的經營和理財環境的影響。在賣方市場環境中企業一般都選擇擴張生產和銷售作爲獲利的主要途徑。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使企業依靠擴張產品銷量和提高或維持高價格來增加收入的難度和風險增大,從而迫使企業不能不調整自已的經營和理財思路,將效益增加的途徑從單純強調眼睛向外盯市場抓營銷,轉向對內強化管理和對外擴大銷售同時抓上來,強調高度重視企業的內部管理。這也是中央推出“邯鋼經驗”的一個極爲重要的經濟背景。“邯鋼經驗” 的實質是,它警示人們,一個重視成本費用管理的時代到來了。對管理的重視將帶來企業成本費用水平的降低,但對企業來說,優化成本費用的結構與降低成本費用同等重要。進行成本費用結構的分析,特別值得重視的幾個方面是:
產品銷售成本比重。銷售成本是企業成本費用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在銷售收入中所佔比例最大的部分。就工業企業而言,銷售成本一般要佔銷售收入的很大部分,期間費用相對要少許多。在實務中,對銷售成本比重的分析通常藉助於“銷售成本率”指標。計算方法是:銷售成本率=產品銷售成本/產品銷售收入x 100%。
三項期間費用比重。指的是銷售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是特別值得關注的數字。因爲,從現實情況看,期間費用的上升是影響企業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
研究開發費用比重。在成本費用總水平降低的情況下,研究開發費用的比重卻應進一步提高;這既是科技進步和知識經濟發展以及提高企業綜合競爭力的要求,也是國內外企業發展的共同經驗和趨勢。
利潤形成結構 瞭解企業的利潤形成結構,主要從以下兩個比重人手。
經常性營業利潤比重。再生性的經常性營業利潤所佔比重越大,盈利結構就越合理,盈利的穩定性越強,風險越小。
無效利潤和有效利潤比重。估計的無效利潤比重越大,利潤中虛的成分就越多,利潤的質量和信用管理的效率就越差。
利潤分配結構 企業的利潤表附有利潤分配表這樣一張附表,這是我們分析和考察企業利潤分配結構合理與否的基本依據。
利潤分配率和股利支付率。其計算公式爲:
利潤分配率=應分給投資者利潤/淨利潤x 100%
該指標用於判斷企業對投資者的利潤分配水平。這個指標可能會大於100%。有兩種情況:一是虧損時用以前年度的利潤結餘來分配利潤;二是在盈利較少時分配了更多的利潤,這個更多利潤的來源也是企業以前年度累積的未分配利潤,按規定可以併入以後年度的可供分配利潤。爲了避免利潤分配率出現大於100%的情況,同時也爲了理順公式的子項與母項的關係,也可以計算爲:
利潤分配率=應分給投資者利潤/當年可供分配利潤x 100%
儘管利潤率不可能穩定,但向投資者分配的利潤水平的穩定則是相當重要的。在西方企業,一般在利潤率提高一段時間,表現穩定以後,然後相應提高股利分配水平。提高以後,即使企業利潤率下降,也不應非常急促地降低股利分配比率,而是應作努力阻止利潤率下降。如果這種努力不能奏效,利潤率的下降由於種種原因看來無法改變時,再降低股利也不遲。
在股份制的企業尤其是上市公司,通常是用股利支付率來衡量當期淨收益中用於分配的比例,即:股利支付率=每股股利/每股淨收益x 100%
多大的利潤分配比率或股利支付率,以及它們如何變化較爲合理,要視企業的具體情況以及採用的利潤分配政策來定。
留存收益比率。若判斷企業利潤中有多大的比例用於擴大再生產,還可以使用留存收益比率指標,即:
留存收益比率=留存收益/淨利潤x 100% :
企業留存收益的比例對企業未來的擴大再生產的影響是較大的,是企業未來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企業應當給予充分的重視。但從實際情況看,企業留存收益的比例通常太低,說明了企業利潤分配結構的不合理性,反映了企業內部積累能力較弱,這是導致企業負債過重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