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討論人的心理特性與行情和技術分析的關係。
行情和心理各自具有微觀和宏觀兩個層面。所謂微觀層面,譬如說就是參與市場的人所感受到的心理壓力和緊迫感等,它們將影響對行情的預測和進行交易時的行動。所謂宏觀層面,譬如說就是被人們所熟悉的阿費德奧恩的外匯心理說,凱恩斯的選美投票推定法等。
在進入具體而詳細的話題之前,先簡單介紹一下我的想法。在市場上做決策時,需要解決“響應”和“集體思考"的問題。
響應就是贊同大家的理解,使自己的行動迎合他人的行動,大家都買所以我就買。這樣做不一定是錯的,自己不知道而有人知道,跟着仿效也是一種做法。這可以被認爲是趨勢跟蹤這種行爲模式與圖表的自我實現。但是,這種情況一旦高漲起來,就容易陷入集體思考之中,集體思考的危險在於誰都不去認真思考。對此,若按譬如RSI等波動系技術分析方法來看,就會出現超買、超賣的現象。
田中先生在日本長期信用銀行曾擔任貨幣、債券、外匯的交易員,現在瑞士第一波士頓銀行的全球外匯部任戰略家。由於他在這個領域開創了他獨特的理論而被人們所熟知,並著書有《市場爲什麼錯》。
我也是由於進入這個領域,纔有機會與田中先生相識,並在長期的交往中,從他那裏獲得了許多感受。我相信,各位讀者也能從田中先生那裏學到對待市場的觀點,並對市場哲學加深和提高理解。
本章將從行爲科學(即心理學)的觀點去思考市場波動的機制與技術分析的作用。
技術分析是經驗的模型
技術分析是經驗模型。在這個世界上,由於人們所觀察的事物(如股價、外匯比價等)非常複雜,什麼是原因,什麼是結果,通常都不夠明確。儘管如此,按時間的順序將價格進行排列時也會發現某種固定的模式。譬如,價格在數日內上漲、數日內下跌的情形不斷重複時,就會判斷這種模式今後也許還會持續,於是想去賭一下。這種做法就屬於經驗模式。與此相對立的則是基於因果關係而構築的合乎理性的模型,它是將原因和結果按照一定的邏輯有系統地做成的。
經驗模型沒什麼因果關係的根據,即便沒有預測準確,也沒什麼理由可辯解。因此,一般作爲經驗模型而使用的技術分析的邏輯是進行辯論的根據,將行情波動的某些部分附予因果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