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人們千差萬別,思想、性格、氣質、愛好、能力各不相同。那麼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炒股票獲利呢?當然不是。那麼什麼樣的人才適合呢?
有的人說,某某人很聰明,他炒股票一定行。實際上,每個人的能力在各個方面表現並不相同。正像文藝、體育需要天才一樣,炒股也需要某些靈感。有的人理論上分析起來頭頭是道,實際操作起來,卻並不是那麼回事。據說美國人做過一個實驗,讓兒位股票專家和一個黑猩狠各選幾隻股票,過一段時間再來看好壞。結果有的專家選的竟然還不如黑猩猩選得好。所以炒股票也需要一種“靈感”,正如同下棋時所說的“棋感”。當然這種“靈感”也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才能逐漸養成的。但要緊的是要善於在實踐中學習,不會學習的人是不能在股市中成爲行家的。
從性格氣質上來說,應該是那種遇事頭腦冷靜,不慌不躁而又大膽果斷的人才容易在股市上獲得成功。有的人容易激動,高興時忘乎所以,不高興時垂頭喪氣,這樣的人有可能一時取得好成績,卻難以持久。有的人遇事優柔寡斷,下不了決心,這種人往往貽誤戰機,難以取勝。也有的人自己沒有主見,總是喜歡隨大流,聽這邊這麼說有道理,聽那邊那麼說一也有道理,總是按別人的意見去做。這種人嚴格說來並不是自己在炒股,而是別人在替他炒股。這樣遇到一個“好軍師”還可以,如果碰到一個“賴參謀”就只有自認倒黴了。還有一種人則是剛愎自用,誰的意見也不聽,不撞牆不回頭,這種人也難免栽跟頭。
還有一個重要的條件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狀態,最好不要有大的心理負擔,例如個人或家庭中有不幸事發生、工作或婚姻正處於危機中等等都會造成不良影響。所以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最好不要投入股市,或者過一段時間再說。
另外,對金錢要保持一顆平常心,要看到金錢畢竟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走,特別是有些人處於工薪階層,好不容易積攢了一些血汗錢,希望投到股市上能得到好的回報,結果一旦失誤就會造成巨大的打擊。所以奉勸這樣的人最好還是不要到股市上來,畢竟股市風險莫測,誰一也無法給你打保票。
《史記》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越王勾踐的宰相范蠡在越國滅掉吳國,報了仇以後便離開越國,到山東去做了商人,並且發了大財。一次他的二兒子在另外一個國家犯了死罪,他就派小兒子帶上千金去救。大兒子知道以後就爭着要去。大兒子去後找到國王的手下,許以千金。於是國王的手下在國王那裏說了好話,國王便下令免了二兒子的死罪。大兒子知道事己成,捨不得把錢給出去,又反悔了。國王的手下就又到國王那兒說壞話,國王就又下令把二兒子殺掉了。
大兒子回去後見到父親,父親說,我一早知道你辦不成事,因爲小弟是在糖水中長大的,不把金錢看得那麼重,所以能辦成這件事。而老大你是從小跟我喫苦長大的,知道錢財來之不易,所以不肯捨棄錢財,因而辦不成。
這個故事說明了不同的人對待金錢的不同態度。
據報道南京有一個人在1994年股市大潮時,在滬市300多點時購入了8000多元的股票,當股市漲到1000多點的時候拋了出去,賺了1萬多元,一高興就笑開了,而且傻笑不止,結果成了個傻瓜。這固然是個極端的例子,但也說明我們如果打算進入股市,就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因一時的輸贏而衝動。當然這也有個過程,心理要逐漸適應,所以開始時可以投入的錢少一些,等適應後再逐漸增加。不過也要注意有個限度,不要因爲投入的錢太多而造成不良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