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成交量存在的上述問題在2008年的次貸危機中表現得最明顯。有人稱這次危機爲“藍籌變垃圾”現象,因爲一些此前的大盤藍籌股在危機中受到重創。其中包括房利美、房地美、美洲銀行、美洲國際集團和花旗銀行的股票。此前,這些市值權重大的股票對股指的變化有着重大的影響,但是,在本書寫作的時候,這些股票的價格都較次貸危機前出現了大幅下跌,有的跌幅高達90%。但是,這些股票的成交量又是什麼情況呢?因爲這些股票的總市值下降和增發新股,使得這些股票的成交量增加了500%以上。
次貸危機中這種藍籌變垃圾現象的例子之一就是花旗銀行和埃克森石油公司的股票。在2007年,埃克森石油的股票價格爲90美元,市值在標普500指數中佔3.8%;花旗銀行的股價爲50美元,市值在標普500指數中佔1.72%。然而,在2010年5月25日,埃克森石油的股價跌到60美元,其市值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比重下降到3%,也就是說,埃克森石油X#標普500指數的影響下降了21%。同一天,花旗銀行的股價爲3.65美元,在標普500指數中權重僅佔0.792%,其價格變化對指數的影響下降了近54%0
現在,我們來比較一下這兩隻股票在次貸危機後的成交量。在次貸危機前的2007年,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一般一天的成交量爲30億股,花旗銀行一天約有2700萬股的股票換手,埃克森石油約有1800萬股的股票換手。在本書寫作的時候,埃克森石油收盤價爲59.71美元,日成交5000萬股,其成交量較次貸危機前上升了177%,而價格較次貸危機前下跌了33.6%。花旗銀行的成交量飆升到2.38億股,較2007年的水平上升了881%,而其可比價格下跌了90%。
在此書寫作的時候,埃克森石油佔標普500指數3%的權重,因此其價格變化對指數變化的影響佔3%。然而,埃克森石油的成交量僅佔標普500指數成分股當天73億股的總成交量的0.68%。這樣,標普500指數成分股中的第二大股票埃克森石油僅佔指數總成交量的一小部分。與之比較,花旗銀行的股價佔標普500指數0.792%的權重,但其成交量卻佔指數總成交量的3.26%。花旗銀行的股價變化佔指數價格變化的1%不到,而其成交量卻佔了指數成交量的3%以上。因此,花旗銀行成交量數據對指數成交量的影響是埃克森石油的5倍,但埃克森石油股價對指數的影響幾乎是花旗銀行股票的4倍。通過這個例子,你可以很容易地看到目前使用的成交量加總方法會顯示一種完全歪曲的情況。
儘管上面的例子是基於市值加權的標普500指數,但同樣的問題幾乎在所有指數的成交量數據中都存在。此外,成交量數據的這種問題同樣也存在於所有的交易所成交量中,包括紐約證券交易所、美國證券交易所和納斯達克。這是因爲傳統的報道成交量的方法是使用總成交量數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