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操作來說,只要賺錢賣出,是無所謂錯誤的。只要賣了能低價位回補,就無所謂錯誤。至於賣了可能還漲,回補了可能還跌,這是技術的精確度問題。就像練短跑,如果你永遠只會撒腿亂跑,那你不可能達到高層次。達到高層次需要練習,而基礎的練習都很枯燥,甚至100米每段怎麼跑,跑多少步,可能都要按一個機械的要求來做,最終形成一個韻律,這樣纔有可能慢慢達到較高層次。
股票的操作也一樣,首先要培養這樣一個韻律。不排除在這個培養、訓練的過程中,開始還比不上以前撒腿亂跑的狀況,但堅持下去,等韻律感形成了,那麼收益就不是撒腿亂跑所能比得了的。
上面介紹了一個機械的操作程式,這裏就有一個基本的韻律。其中最大的韻律,就是向上段先買後賣,向下段先賣後買這個韻律。如果這個韻律錯了,那麼操作就不可能成功。很多人的買賣操作隨意性很大,其實都是靠天喫飯。買進後賭的就是上下兩面,因此不管位置,不管時間,不管當下的走勢結構,隨意買,然後又隨意賣。
大的韻律把握了,剩下的就是向上向下段中每小段間的操作韻律,顯然只要其中一步錯了,這舞步就亂了。這個時候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停止操作,先把心態、韻律調節好了,然後再繼續操作。
當你按這個機械節奏不斷地操作下去,人體的生物節奏都會慢慢有所感應。甚至可以達到這種程度,就是那種該操作的圖形出現時,生理上就彷彿有感應一般。其實這一點也不神祕,就好像人的睡眠一樣,無論多晚,早上到點都會自動醒來。操作股票都有一定的緊張度,而同級別走勢類型分解的節奏,大致有一定的週期,長期操作下來,生理上有自然的反應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以最典型的a+A爲例子。一般情況下,a並不一定就是5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但通過結合運算,總能使得a+A中的a是一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而A也可以分解爲m段5分鐘走勢類型。
不妨設A=A1+A2+…+Am。先考慮a+A是向上的情況。顯然當i爲奇數時,Ai是向下的,爲偶數時是向上的。開始先有A1,A2出現,而且A1不能跌破a的低點。如果A2升破a的高點而A3不跌回a的高點,這樣a'=a+A1+A2+A3,那麼可以把a+A=a+A1+A2+…+Am當成一個a'+A',還是5分鐘級別的走勢類型的連接。
這裏可以一般性地考慮A3跌破a的高點的情況,這樣A1,A2,A3必然構成一個30分鐘走勢中樞。因此這一般性的a+A情況,都必然歸結爲a是5分鐘走勢類型,A包含一個30分鐘走勢中樞的情況。
如圖7-27所示。
圖7-27 5分鐘走勢圖
投資者往往碰到這樣兩難的事情,就是一個小級別進入,結果出現大級別上漲,這時候怎麼辦?
這時候有兩個選擇:(1)繼續按小級別操作,這樣的代價是相當累,而且小級別操作的問題是對精確度要求比大級別高,而且資金容納程度低。(2)升級爲大級別操作,在此基礎上部分保持小級別操作。對於資金量比較大的投資來說,後者是比較實用的。
在同級別分解下,一個小級別的操作可以按一個自動模式換檔成一個高級別的操作。一般情況下,在上面5分鐘同級別分解的例子中,只要從A0開始到某個At,使得A0+A1+…+At=B1+B2,後者是30分鐘級別的同級別分解,這時候就可以繼續按後一種分解進行相應的操作。
當然,是否換檔成後一種級別的操作,與你的操作時間、操作風格、資金規模有關。但本理論還是建議,可以進行這種短線變中線的操作。即使你的資金量很小,但如果出現明顯的大級別走好,這種操作會讓你獲得穩定的大級別波動利益。根據當下的情況去決定是否換檔,就如同開車時根據路況決定檔位一樣。
對於大資金來說,這種級別的操作可以一直延伸下去,可以變成N重層次的操作,每一重都對應着一定的資金與籌碼,相應地也對應着不同的節奏與波動。
如果對古典音樂有點了解,就知道這如同賦格曲,簡單而富有特性的主題在樂曲的各聲部輪流出現,在N個層次上根據不同的轉位、移位、對位等原則運動,合成統一的樂曲。
市場的走勢,其實就是這樣的多重賦格,看似複雜,其實脈絡清晰,可以有機地統一在多層次的同級別分解操作中。
這種同級別分解的多重賦格,可以在任何級別上進行操作,而且都遵守該級別的分解節奏與波動,只是在不同級別中投入的籌碼與資金不同而已。對於大資金所具有的籌碼與資金來說,就永遠是一種有活動的多重賦格。實際的市場操作,成了一首美妙的樂曲演奏。能知韻律懂節奏,就能得到最大的利益與享受。每一層次的操作都是獨立但又在一個整體的操作中,對這種操作如果沒有什麼直觀感覺,那就去聽聽巴赫的音樂,那不僅是音樂的聖經,對股票操作同樣有益。
趨勢定位最基礎的理論無非兩方面:走勢中樞,走勢類型及其連接。這兩方面相互依存。如果沒有走勢類型,無法定義走勢中樞;而沒有走勢中樞,走勢也無法分出類型。如果理論就此打住,那麼一個循環定義就不可避免。要解決該循環,級別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級別,一個嚴格的遞歸式定義纔可以展開。
所謂最低級別,如同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概念。物理世界不是想當然地無限連續可分的,市場交易同樣如此。在市場裏,每筆交易是最低級別的,連續三筆相同價位的交易,就構成最低級別的走勢中樞。有一個最低級別走勢中樞的走勢,就是最低級別的盤整走勢類型。有兩個最低級別走勢中樞的走勢,就是最低級別的趨勢走勢類型。如果第二個走勢中樞比第一個高,那麼就是上漲走勢類型,反之就是下跌走勢類型。
一般來說,假設依次存在着N(N>2)個走勢中樞,只要依次保持着第N個走勢中樞比N-1個高的狀態,那麼就是上漲走勢類型的延續;依次保持着第N個走勢中樞比N-1個低的狀態,就是下跌走勢類型的延續。顯然,根據上面的定義,在最低級別的上漲裏,當且僅當出現依次第N個走勢中樞不再高於第N-1個的狀態,纔可說最低級別的上漲結束。
最低級別下跌的情況與此相反。
以上通過應用最低級別的走勢中樞,把走勢在最低級別上進行了完全分類。而三個連續的最低級別走勢類型之間如果發生了重疊關係,也就是三個最低級別走勢類型覆蓋的價格區間有交集,那麼就形成了高一級別的走勢中樞。
有了走勢中樞的定義,依照在最低級別上的分類方法,同樣在高級別上也可以把走勢進行完全的分類,而且這個過程可以逐級上推,然後就可以嚴格定義各級別的走勢中樞與走勢類型,不涉及任何循環定義的問題。
如果嚴格按定義推演,必須從最低級別開始逐步確認。這樣做太麻煩,也沒有多大意義,所以纔有了後面1分鐘、5分鐘、15分鐘、30分鐘、60分鐘、日、周、月、季、年的級別和分類。在這種情況下,可以粗略地說,三個連續1分鐘走勢類型的重疊構成5分鐘的走勢中樞,三個連續5分鐘走勢類型的重疊構成15分鐘或30分鐘的走勢中樞,等等。在實際操作中,這種不大嚴格的說法不會產生任何原則性的問題,而且很方便。
顯然,站在任意一個固定級別裏,走勢類型是可以被嚴格劃分的。例如,一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不可能包含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因爲按定義,一個單獨的5分鐘走勢類型無論如何延續,也不可能出現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要形成一個30分鐘的走勢中樞,只能是3個以上5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纔有可能。
走勢類型與走勢類型的連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5分鐘走勢類型只能包含5分鐘級別的走勢中樞,至於是1個還是N個,都不改變5分鐘走勢類型的級別。當然,5分鐘走勢類型可具體再細分成5分鐘級別的盤整類型或者是5分鐘級別的趨勢類型。
顯然,一個高級別的走勢類型必然是由幾個低級別的走勢類型連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級別的走勢類型。例如走勢類型a+B+b,B是30分鐘走勢中樞,它由3個5分鐘的走勢類型構成,a、b是1分鐘的走勢類型。那麼a+B+b這個30分鐘走勢類型,就能分解成2個1分鐘走勢類型和3個5分鐘走勢類型的連接。但我們還可以通過拆散重分,使得一個高級別的走勢類型必然就是由幾個次級別的走勢類型連接而成。
由於走勢中樞裏至少有三段次級別的走勢類型,所以就有了趨勢定位走勢分解定理二: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級別走勢類型的連接。
例如,還是上面走勢類型a+B+b的例子,不妨假設B中有三段5分鐘走勢類型,分別表示爲B1,B2,B3,那麼a+B+b=a+B1+B2+B3+b=(a+B1)+B2+(B3+b),顯然(a+B1),B2,(B3+b)都是5分鐘走勢類型。這就是該分解定理所要表達的意思。用數學語言來說,就是走勢類型連接這種運算是符合結合律的。但走勢類型的連接運算不符合交換率,這就是該運算的特別之處。
只要明白了走勢類型連接運算的結合律,就不難明白趨勢定位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的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
注意,走勢是客觀的,用什麼級別去分析這個走勢卻是主觀的。根據趨勢定位走勢分解定理一,任何級別的任何走勢,都可以分解成同級別盤整、下跌與上漲三種走勢類型的連接。這就意味着,如果你按某種級別去操作,就相當於僅僅在處理三種同一級別的走勢類型及其連接。例如上面走勢類型a+B+b的例子,在5分鐘級別,有三個走勢類型的連接,在30分鐘級別,只有一個走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