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賺錢方法:一度輝煌的石油股和石油服務股
相同的“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情況同祥友生在1980年-1981年的石油股和石油服務股身上。在經過一段長時期的上漲後,在198C年末,歐奈爾發現印地安那州的StandardOil、Schlumberger、GulfOil和美孚公司的股票都已經發出賣出信號了。幾個月後,歐奈爾開始對整個石油板塊都抱比較悲觀的態度,而且還認爲當時最優秀的石油服務企業——Schlumberger股價已經到頂。
爲此,他們判斷,Schlumberger的下跌將引發整個石油板塊的崩潰,因此他們把持有的石油股和石油服務股馬上列入賣出範圍,儘管其中幾隻股票的價格還創了新高,而且季度盈利增長甚至達到100%,這一行動讓當時的華爾街和不機構也不解,然而,歐奈爾堅持認爲他的賣出原則是根據幾十年來對個股板塊的分析研究得出的,是由是事實說話的,不是個人的主觀想法和公司領導的任務,慾望爲果然不出所料,他幾個月內的哪些職業投資者和機構意識到石油價格已經見頂回落時,石油股已經被大量套現,價格已大幅度回落,而且一度紅火的石油勘探業已經漸漸降溫。從1980年11月至1981年1月間,歐奈爾及同伴們打了無數個電話給客戶,建議他們賣出石油股和石油服務股。其實1980年10月在休斯頓舉辦的一次投資研討會上,歐奈爾等人就提醒與會者,石油板塊已經到頭了。當時75%的與會者擁有石油類股票,但幾乎沒人相信他。
歐奈爾等人對石油板塊的看法在當時簡直像“異端”,沒有一個紐約證交所的會員跟他們站在一起。在1982年7月,來自8個權威證券機構10位最著名的能源分析師在《機構投資者》雜誌上推薦了石油股,稱當時是一個買入的好時機,因爲股價已經過了初次調整,看上去像是相對便宜一點了。
這個例子充分說明了,在涉及如何使自己的錢在股市中增值保值的問題時,即使是最權威的人士、最權威的看法,也常常出錯。在股市中,只有市場纔是永遠正確的,而所謂權威並不恰當的觀點常常會給客戶帶來巨大的損失。也因爲上述原因,才使得歐奈爾的公司在這個市場中逐漸成長起來,併成爲美國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證券研究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