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股的行业背景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国际航运、造船市场出现空前兴旺,人们普遍对市场前景表示乐观;然而2005年以来的一段时间,国际航运市场发生波动,油船和散货船航运租金出现下滑,国际造船市场也发生了微妙变化。
国际造船市场正进入“调整期”,由“高峰”状态转为“高原”状态,即新船成交总量将有所减少,新船价格不会继续上涨。但是,各方也一致认为,造船市场不会发生崩溃。
对于我国船舶制造业来说,鉴于国际市场容量标准、国内市场规模标准、独占优势标准、就业标准和战略意义标准等因素,船舶制造行业被选择为当代中国重点扶持的出口产业,预计我国对造船业的补贴、贸易限制、行政指导以及信贷分配等一系列扶持手段近期将浮出水面,该行业仍有望保持稳定的增长速度。从中长期角度看,世界经济形势的向好、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以及21世纪中国海洋事业的需求与造船业的发展使命,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了中国船舶缸造业未来的长足发展。同时,以中国为首的世界港口建设在2006—2007年又将进入高峰期,未来3年船用柴油机、集装箱及起重机械三大产品仍值得看好。
未来几年,中国船舶工业发展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市场波动风险和汇率变动风险。
市场波动风险方面,由于国际经济和造船市场波动的周期性规律,当前船市的罕见兴旺肯定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最近油船的市场价已经开始下跌,随着两年订船高峰和接下来的两年交船高蜂,未来世界船舶市场供需平衡将面临巨大压力。
汇率变动风险方面,汇率变动将对造船业竞争力产生重大影响,2004年,韩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近14%,造成韩国造船企业收益状况普遍恶化,人民币汇率变化则势必影响中国造船企业的经济效益。
未来几年将是中国向世界造船强国目标迈进的关键阶段,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风险与挑战。
除日益加大的风险外,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还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中国市场份额不断扩大,中、日、韩三足鼎立局面已经初显,中国造船业已进入与日、韩展开战略性对抗竞争阶段,单靠低成本优势已不可能赢得市场。
第二是船舶配套业发展滞后。目前,中国出口船舶的配套设备大部分依靠进口,致使采购成本居高不下,供货节点难以保证,不仅严重削弱了造船业的国际竞争力,而且使中国船舶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制于人。
第三是综合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中国造船生产效率的提高。
第四是企业运营能力亟待提高,中国造船业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进展缓慢,随着造船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来自企业管理方面的挑战会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