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吸收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有时称为“完全成本法”,是一种管理会计方法,用于捕获与制造特定产品相关的所有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租金、保险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均采用该方法核算。
外部报告的公认会计原则(GAAP) 要求采用吸收成本法。
要点
- 吸收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不同,因为它将固定间接费用分配到该期间生产的每个产品单位。
- 吸收成本法将固定间接费用分配给产品,无论该产品是否在该期间出售。
- 这种成本核算方法意味着更多的成本包含在期末存货中,并作为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结转到下一期间。
- 由于期末存货中包含更多费用,因此使用吸收成本法时损益表中的费用较低。
了解吸收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包括在其成本基础上生产商品的任何直接成本。吸收成本法还包括固定间接费用作为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与制造产品相关的一些成本包括实际从事产品工作的员工的工资、生产产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以及生产中使用的所有管理费用(例如所有公用事业成本)。
与可变成本法相反,每项费用都分配给制成品,无论它们在期末是否售出。
较高和较低的项目
吸收成本法意味着资产负债表上的期末库存较高,而损益表上的费用较低。
吸收成本法与可变成本法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之间的区别在于如何处理固定间接费用。吸收成本法将固定间接费用分配给该期间生产的所有单位。另一方面,可变成本法将所有固定间接费用集中在一起,并将费用作为一个行项目报告,与已售商品成本(COGS) 或仍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分开。
变动成本法不能确定固定间接费用的单位成本,而吸收成本法则可以。在计算损益表上的净利润时,可变成本法将为固定间接费用产生一个一次性费用项目。吸收成本法将产生两类固定间接费用:归因于销售商品成本的成本和归因于库存的成本。
吸收成本法的优点和缺点
库存等资产在期末仍保留在实体的资产负债表上。由于吸收成本法将固定间接费用分配到销售成本和库存成本,因此与期末库存中的项目相关的成本不会计入当期损益表的费用中。吸收成本法反映了更多归因于期末库存的固定成本。
吸收成本法可确保更准确地核算期末库存,因为与该库存相关的费用与现有库存的全部成本相关。此外,更多费用计入未售出产品,从而减少了当期损益表中报告的实际费用。与可变成本计算相比,这会导致更高的净利润计算。
由于吸收成本法在其产品成本中包含固定间接费用,因此当管理层进行内部增量定价决策时,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吸收成本法并不有利。这是因为可变成本法仅包括生产产品的下一个增量单位的额外成本。
此外,使用吸收成本法会产生一种情况,即简单地制造更多在期末未售出的物品就会增加净利润。由于固定成本分摊到所有制造的单位中,因此单位固定成本将随着生产更多产品而降低。因此,随着产量的增加,净利润自然会增加,因为销售商品成本中的固定成本部分会减少。
更高的净利润
与变动成本法相比,吸收成本法可带来更高的净利润。
吸收成本法示例
假设 ABC 公司生产小部件。 1 月份,该公司生产 10,000 个小部件,其中 8,000 个在月底售出,库存仍有 2,000 个。每个小部件使用直接归属于该产品的 5 美元劳动力和材料。此外,每月还有 20,000 美元与生产设施相关的固定管理费用。根据吸收成本法,ABC 将为每个小部件额外分配 2 美元作为固定间接费用(总计 20,000 美元 ÷ 当月生产的 10,000 个小部件)。
每单位的吸收成本为 7 美元(5 美元的劳动力和材料 + 2 美元的固定管理费用)。由于售出了 8,000 个小部件,因此销售商品的总成本为 56,000 美元(每件总成本 7 美元 × 售出 8,000 个小部件)。期末库存将包括价值 14,000 美元的小部件(每单位总成本 7 美元 × 期末库存中仍有 2,000 个小部件)。
变动成本法和吸收成本法有什么区别?
吸收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固定间接费用。吸收成本法将固定间接费用分配给该期间生产的所有单位。另一方面,可变成本核算将所有固定间接费用加在一起,并将费用作为与已售或仍可供销售的商品成本分开的一个行项目进行报告。换句话说,在计算净利润时,可变成本法将产生固定间接费用的一个一次性费用项目,而吸收成本法将产生两类固定间接费用:可归因于销售成本的固定间接费用和可归因于销售成本的固定间接费用。存货。
吸收成本法有哪些优点?
吸收成本法的主要优点是它符合美国国税局 (IRS) 要求的公认会计原则 (GAAP)。此外,它考虑了所有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而不仅仅是直接成本,并且更准确地跟踪会计期间的利润。
吸收成本法有哪些缺点?
吸收成本法的主要缺点是,它可能会夸大公司在给定会计期间的盈利能力,因为除非公司的所有制造产品都已售出,否则所有固定成本都不会从收入中扣除。此外,它对于旨在提高运营和财务效率或比较产品线的分析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