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資是一種具有風險的投資方式。中國股市既造就了一批百萬富翁、千萬富翁,也使很多人血本無歸、傾家蕩產。在中國股票市場中令投資者慘遭損失的因素通常有如下幾種:
上市公司經營業績差
上市公司經營業績是使股票價格變化的重要因素。經營業績好的公司,其股票價格大多會上升;經營業績差的公司,其股票價格通常會下跌。如中川國際在1996年中期出現鉅額虧損,其股價從12元跌到6元,一路持有該股票的投資者就會遭受慘重損失。
上市公司違規被處罰
上市公司由於違規而受到各種處罰,常常使股票價格大幅度下跌,從而使投資者損失慘重。
2007年4月4日,因天價合同事件停牌多日的杭蕭鋼構(600477),經證監會進行立案調查,其股價異動涉嫌違法違規。其股票復牌後,曾一路上漲,然而到了2007年4月25日和26日,杭蕭鋼構通過上證所發佈“說明公告”,稱公司與中基公司所籤合同的第二筆材料採購款項目前尚未收到,此舉導致杭蕭鋼構股價大跌,許多投資者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投資者購買高價股
許多投資者在較高價位上購買股票後,欲等行情繼續上漲到有利可圖時再迅速拋出,但如果高價捧到手後而拋不出去,就會被套牢而蒙受慘重損失。
比如1996年深市的湘中藥,從5元啓動,數日內拉高到12元,之後,股價連續暴跌7天,股價跌回到7元,許多在12元價位上購買股票的投資者全部被高位套牢,慘遭重大損失。
有可能擴股的股票
上市公司通過各種方式擴股,已成爲一大“利空”,容易使投資者遭受重大損失。
如石化擴股使股價從4元跌至2.58元,成爲滬市第一隻跌破發行價的股票,很多在4元價位上購買石化股的投資者遭受了重大損失。
從事透支交易
在中國的股市上,爲了減少投資風險,嚴禁股民從事透支交易,但有些股民爲了獲取高額利潤,和證券商勾結,從事透支交易,其結果是可能使投資者賺取高額利潤,也可能使投資者遭受慘重損失。假設某投資者用自有的10萬元去購買股票,如果股票價格下跌40%,投資者損失4萬元後,還擁有6萬元,但如果投資者用10萬元去透支購買30萬元的股票,此時若股票價格下跌40%,投資者將損失12萬元。
股市整體下跌
近些年中國股市有過幾次整體下跌,其中,第三次大跌發生在2001年7月30日,這是中國股市上的又一次“黑色星期一”。在之前的2001年6月中旬,財政部推出國有股減持方案,當天大盤較前5日的平均點位微跌了約1.1%;7月24日,新股發售正式首開“減持”先河,從這天開始股指向下破位,並以加速度下跌,到7月30日,滬深股市創下1999年7月以來最大的一次跌幅,滬深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
這一次大跌的背景是:2001年上半年,中國證券市場突破三年多的箱體頂部,創下歷史新高。恰在此時,泡沫論開始流行起來,在轟轟烈烈的市盈率大討論中,“中國股市市盈率太高”、“中國股市沒有投資價值"等觀點以及“賭場”、“黑市論”、“推倒重來論”和“千點論”嚴重影響了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信心。
第四次大跌發生在2004年4月7日以後,滬指在創出1783點的階段性新高後,進入長達5個月的下跌週期,到9月13日跌至1259點,跌去29%。這一輪大跌的背景是:國民經濟進入快速發展期,能源需求量大增,基礎原材料價格不斷上揚。繼房地產投資過熱之後,汽車需求量擴大,導致鋼鐵能源、採掘業等基礎性行業產品需求量大增,市場價格逐步上揚,行業獲利率提高。
由於涉及到的鋼鐵、能源和採掘類股票在二級市場上多屬於大盤藍籌,以基金爲代表的機構紛紛提出價值投資理念,上述三類行業的上市公司股票大幅上漲,以至出現“二八”現象,佔股市約八成的股票沒有上漲,但此三類股票卻漲幅驚人,漲幅大多在一倍以上。
此輪下跌的主要原因是:A股市場對過去幾年國內經濟過熱的一次集中釋放。
第五次大跌也是最近的一次大跌發生在2007年2月27日,中國股市出現“黑色星期二”。當日滬深股市放量暴跌,兩市超過1300只股票下跌,跌停個股超過800只,佔參加交易的全部1327只個股的六成五。其中,滬指暴跌268.81點,跌幅8.84%,一舉下破2800點;深證成指下跌797點,跌幅超過9%。當日市場恐慌氣氛愈演愈烈,拋盤不斷,到收市時兩市總成交量高達2007.56億元,創出歷史天量。
中國股市的這次暴跌甚至被認爲影響到國際股市,當日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盤中一度狂瀉近550點,其跌幅可謂五年多來最爲慘重的一次,同時納斯達克指數亦下跌了近百點,使得美股當年的漲幅獲利喪失殆盡;歐洲股市週二則全面收低;港股受內地股市暴跌拖累下挫,恆生指數收盤時跌去360點,盤中最多曾跌去465點。中國股市地震,全球股市同時大幅震盪,這在中國股市17年的發展史上是幾乎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