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平均線是反映價格運行趨勢的重要指標,其運行趨勢一旦形成,將在一段時間內繼續保持,趨勢運行所形成的高點或低點又分別具有阻擋或支撐作用,因此均線指標所在的點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撐或阻力位,這就爲我們提供了買進或賣出的有利時機,均線系統的價值也正在於此。
從均線系統來看:5日線、10日線、20日線、30日線、60日線、半年線、年線等都有支撐,且依次支撐強度越來強。比如說5日均線在指數或股價下方且呈上行趨勢,則買力強大,對股價形成支撐;反之,該線處於上方則賣壓較大,具有蓋頭壓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120日半年線或250日年線的有效突破往往有反轉的意義。移動平均線對股價K線的支撐與反壓也是移動平均線實戰應用的一個重點(見圖4-10)。
圖4-10 移動平均線的支撐與下壓圖解
移動平均線在形態上分多頭排列和空頭排列,多頭排列就是市場趨勢是強勢上升勢,均線在5日、10日、20日、30日、60K線下支撐排列向上,爲多頭排列。均線多頭排列趨勢爲強勢上升勢,操作思維爲多頭思維。進場以均價線的支撐點爲買點,下破均價線支撐止損。
如日線均線多頭排列,周線空頭排列,周線有均線壓力,價格會震盪上漲,也可能會上漲失敗,因周線的均線不會很快改變,影響趨勢變化更大一些。如周線也是多頭排列,價格漲幅會更穩定,趨勢也較穩定不會輕易改變。如5日均線多頭排列,10日空頭排列,5日均線上漲的失敗概率會更高。如60日均線多頭排列,進行短線交易會維持60日均線的支撐強勢,短線交易成功概率會比5日均線高。如果均線日線比較亂,上有均線壓力,下有均線支撐,那麼這就是震盪勢,趨勢方向不明。
到此爲止,我們把“支撐”定義爲前一個低點,而把“阻力”定義爲前一個髙點。然而,情況並不總是如此。支撐位與阻力位經常角色互換。一旦支撐位或阻力位被大大擊破,它們就互換角色,成爲對方。換言之,阻力位變成了支撐位,而支撐變成了阻力。要理解爲什麼出現這種情況,或許討論一下形成支撐位和阻力位背後的心理狀態會有所幫助。
在多數情況下,阻力位與支撐位是一個區間,而不是絕對的一個點。當然,這個區間不能太大。一般來說,只要價格未能有效突破阻力位或支撐位,那麼觸及的次數越多,這些阻力位或支撐位也就越有效、越重要。如果重大的阻力位被有效突破,那麼該阻力位則反過來變成未來重要的支撐位;反之,如果重要的支撐位被有效擊穿,則該價位反而變成今後股價上漲的阻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