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別人的問題時,往往能夠看得很清楚,而面對自身的問題則難以看清,這是爲什麼呢?
當你盯住一堵白牆的時候,你會發現,眼前10公分左右的前方有兩小團“黑霧”,你的眼睛輕輕移動時,兩團小黑霧也跟隨移動,這兩團“小黑霧”就是盲點。當兩隻眼睛集中在某一點時,也就是兩個盲點集中的位置。因此,要想看清楚某個物體,不但要移動眼睛使得盲點移開,還要與其他物體進行對比。這說明,當你以固定不變的視角看問題時,是無法看清問題的;只有適當地變換角度才能看清楚問題的真相。因此,要全面認識事物,就必須持續地、多角度地進行觀察。但如果離物體的距離太近,那將什麼都看不清。
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指出:“科學的方法並非一定要靠歸納法,也可以靠驗證。理論經過驗證,纔算得上是科學的理論。”相互驗證原則提供給我們的是相互驗證的思想方法,不僅僅是兩個指數可以驗證,而且其他的因素也可以相互驗證。這就是相互驗證的多面性。
閱讀過雷亞的《道氏理論》的讀者應該記得,其中有一項“假設”是,“這項理論並非不會出現錯誤”。這項假設的目的在於解決許多“意外的情況”。當然,如果要預測市場,在得出結論之後,所要面對的問題是如何證明自己對市場的預測是對的,而不是希望出現過多的“意外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