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我又做了其他一些圖形,感覺比較靠譜的是前面技術篇裏詳細說明的四種圖形。
在依據技術面操作了很長時間以後,一個尖銳的問題浮現出來,那就是買進的股票能不能“守”的問題。
根據技術面進行操作,成功的就不說了,順利完成一次戰鬥,獲得一些戰利品。但也會經常碰到另外一些情況,按形態買入的個股沒有按照預期運行,而是磨磨唧唧沒有動靜,甚至向反方向運行,或者個股想有所表現但大盤往下走,導致個股不能按照預期運行。這時候,問題就來了,是繼續堅守還是認賠離場?
如果認賠止損,前幾次操作的利潤就可能被喫掉。形成“忙乎不賺錢”的格局,接下來,我們以10次操作爲一個週期來舉例說明這個問題。
前面說過:如果10次操作有8次盈利,那麼這個週期總的來說就是賺錢的。如果操作有7次盈利,基本上算是打個平手,幫證券公司打工。如果只有6次或者6次以下盈利,那麼這個週期就是虧損。爲什麼呢?因爲虧損時本金要大些,絕對金額就大些,而漲上去的本金小些,利潤部分就要小一些。
比如,股價從100元跌到50元,虧損50%,而股價從50元漲到100元,必須要漲100%,所以,如果在一個週期裏止損達到3次,這個週期基本上就算白乾了。如果止損超過3次,那麼這個週期就是虧損。
那麼反過來想,如果堅守呢?如果堅守,股價固然可能漲回去,賺錢的機會還在,但股價會不會繼續下跌,從而使自已受到更大的損失呢?散戶怕的就是這個。
如何避免出現重大損失的可能?
經過反覆地摸索、總結,我發現,當我買入的股票有較好的基本面,我守倉的底氣就足得多,而當我買入的是基本面很差的股票時,我就很害怕。於是,我突然有了領悟:既然害怕,爲什麼要買呢?買入基本面很差的股票,其實就是在賭博!而賭博是賺不到錢的,正所謂“十賭九輸”。
想明白了這一點,我就開始認真研究自選股。花大量時間來研究個股的基本面,諸如公司的行業背景,盈利能力,管理水平,技術壁壘,發展前景,等等。一項一項仔細研究,最後建立自己的自選股股票池。由於池子裏面的股票都經過精挑細選,所以各個公司的基本面都瞭如指掌。我的自選股大約有30-50只股票,我會長期跟蹤這些股票情況,比如季報、年報,平時的發展動向,經營計劃,併購情況等等。每次出新的公告就關注,分析公告對公司經營有什麼影響和意義。
我認爲,一個職業股民最多也就能同時跟蹤這麼多股票了,如果再多了,可能就會關注不過來,就像在田裏抓魚,滿田的魚活蹦亂跳,最多隻能夠用兩手各抓一條魚,如果這條也想抓,那條也想抓,最後就是狗熊掰棒子的結局。如果同時關注的股票太多,自己對自選的股票就會感到陌生,--旦陌生,自選股就失去了意義,因爲陌生使你不敢相信。如果是一個非職業的股民,時間更會少很多,或許關注的股票只能在20只以內。
建立自選股以後,我就只在自選股裏面尋找操作的目標。一隻股票操作結束,就在自選股裏面另外尋找處於買點形態的股票操作。如果買入之後,股價沒有按照自已的預期運行,就毫不猶豫地堅守,直到獲利爲止。
這樣做有幾個明顯的好處:
一是不怕。由於自己對所買的股票進行過仔細的研究,股價跌了不會感到害怕,因爲知道它的價值。股價是隨着價值波動的,這就好比遛狗,人就是價值,狗就是股價。狗經常會變動位置,有時跑到人的前面,有時跑到人的後面,即使跑遠了也會回到人的身邊,不會跑得無影無蹤。
二是極大地提高了成功率。由於總是賺錢了才賣票,虧錢不出,當然成功率非常高。從2007年以來,我基本上沒有虧錢賣出過股票。我認爲,虧錢出票只有兩種情況,第一,基本面出現重大改變,也就是不幸遭遇黑天鵝事件的時候。第二,大盤見頂,面臨由牛轉熊的時候,而這個時候還要在第一時間出局。除此以外,我找不出任何需要割肉的理由。少了割肉,成功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三是穩定獲益。如果每次操作都能夠盈利,那麼在股市的收益就開始變得穩定起來,也就是從股市穩定地賺錢了,再換句話說,股市就成了一部提款機。當然,這個提款機是有脾氣的,什麼時候能夠取要看它的臉色。我們要做的就是搞好資金管理,在大盤向好的時候留下一定的利潤,存入卡里,永遠不進入股市。大盤越好,留存比例就越高,直到留存100%的利潤。這樣,就不會太過於關注大盤的走勢,也不會過於計較股市資金的短期得失,與股市保持一定的距離,養成從容不迫的投資心態。我最長的等待時間差不多有三年,最後還是獲利比較多才賣出了股票。
總結我的盈利模式,就是簡單的兩點:
研究基本面決定買什麼股票。研究技術面決定你何時買賣!或者說:基本面選股,技術面選時!刀刀見血!
當然,這血是股市的,不是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