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證券行業中存在着兩種人:分析師和操盤手。市場上充斥着的絕大多數是分析師的觀點,那麼普通投資人應該如何區分分析師和操盤手的建議呢?你在交易中是屬於分析師還是操盤手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兩種人的區別。
立場不同
分析師是預測派的代言人,他們認爲股價未來走勢是可以預測的。他們的着眼點是過去價格與未來價格的關係,其目標是未來價格走勢的預測或未來價位的預測。操盤手是交易派的代言人,操盤手從不對股價未來走勢做出預測,操盤手的着眼點在於研究價格的分佈特徵,從無序的市場中建立有序的交易規則。
投資哲學不同
分析師奉行的哲學是每一次預測儘量正確,並喜歡誇大分析技巧,屬於理論學派的人物,當分析師在面臨着預測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時候往往無能爲力。
操盤手奉行的投資哲學是:錯誤在所難免,只要加強風險防範和資金控制技術,減少交易的失誤並將錯誤控制在小範圍的虧損中。操盤手是在風險最小的前提下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操盤手注重分析技術的缺陷和制約條件,在交易中能根據股價波動迅速實施對交易有利的應對措施。
心理素質不同
分析師不具備良好的承受市場壓力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分析師往往在實際操作中被股價走勢的波動而驚嚇得六神無主。操盤手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在股市交易中處變不驚。
工作內容不同
分析買點幾乎成了分析師工作的全部,但這只是操盤手工作的一部分。我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言論“你看,我說的XXXX股票漲了吧,呵呵,我自己也沒買”。這就是分析師的真實寫照,但是很多分析師往往爲了掩飾自己心理素質的不足,在公衆面前往往表現出一幅“神”的形象,常常誇大預測成功的案例,而對預測失敗的案例則奉行“逃跑主義”閉口不提,他們需要在公衆面前保持一種“戰無不勝”的形象。
而操盤手敢於面對錯誤和失敗,在操盤手眼中:每一次符合交易規則(即使賠錢)的交易都是正確的,每一次違背交易規則(即使賺錢)的交易都是錯誤的。操盤手以客觀的態度面對市場,操盤手認爲市場風險是存在的,不可避免的,敢於正視風險才能巧妙化解風險,最終克服風險。
賺錢的經歷並不等於賺錢的能力。同樣,有賠錢的經歷,並不一定就沒有賺錢的能力。分析師常常把賺錢的經歷等同於賺錢的能力,分析師對賺錢的經歷“曲不離口”,以放大其賺錢的能力。
在明白了分析師和操盤手的區別後,你是不是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呢?
股價發出的最後一個信號,就是你必須追隨的,而不是你心裏期望的的東西。
期望,在這一行裏是不管用的,追隨市場行動並隨時做出反應纔是現實。
一旦你學會了以現實,而非希望去進行交易,就會突破界線成爲成功的操盤手,做操盤手纔是你賺錢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