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製造股的行業背景
自2002,年下半年以來,國際航運、造船市場出現空前興旺,人們普遍對市場前景表示樂觀;然而2005年以來的一段時間,國際航運市場發生波動,油船和散貨船航運租金出現下滑,國際造船市場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國際造船市場正進入“調整期”,由“高峯”狀態轉爲“高原”狀態,即新船成交總量將有所減少,新船價格不會繼續上漲。但是,各方也一致認爲,造船市場不會發生崩潰。
對於我國船舶製造業來說,鑑於國際市場容量標準、國內市場規模標準、獨佔優勢標準、就業標準和戰略意義標準等因素,船舶製造行業被選擇爲當代中國重點扶持的出口產業,預計我國對造船業的補貼、貿易限制、行政指導以及信貸分配等一系列扶持手段近期將浮出水面,該行業仍有望保持穩定的增長速度。從中長期角度看,世界經濟形勢的向好、我國外貿的快速發展以及21世紀中國海洋事業的需求與造船業的發展使命,這三大因素共同作用,決定了中國船舶缸造業未來的長足發展。同時,以中國爲首的世界港口建設在2006—2007年又將進入高峯期,未來3年船用柴油機、集裝箱及起重機械三大產品仍值得看好。
未來幾年,中國船舶工業發展的風險主要來自於市場波動風險和匯率變動風險。
市場波動風險方面,由於國際經濟和造船市場波動的週期性規律,當前船市的罕見興旺肯定會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落,最近油船的市場價已經開始下跌,隨着兩年訂船高峯和接下來的兩年交船高蜂,未來世界船舶市場供需平衡將面臨巨大壓力。
匯率變動風險方面,匯率變動將對造船業競爭力產生重大影響,2004年,韓元兌美元匯率升值近14%,造成韓國造船企業收益狀況普遍惡化,人民幣匯率變化則勢必影響中國造船企業的經濟效益。
未來幾年將是中國向世界造船強國目標邁進的關鍵階段,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着一系列的風險與挑戰。
除日益加大的風險外,中國船舶工業發展還存在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競爭日趨激烈。隨着中國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中、日、韓三足鼎立局面已經初顯,中國造船業已進入與日、韓展開戰略性對抗競爭階段,單靠低成本優勢已不可能贏得市場。
第二是船舶配套業發展滯後。目前,中國出口船舶的配套設備大部分依靠進口,致使採購成本居高不下,供貨節點難以保證,不僅嚴重削弱了造船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使中國船舶工業發展越來越受制於人。
第三是綜合技術水平低,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制約了中國造船生產效率的提高。
第四是企業運營能力亟待提高,中國造船業現代企業制度改革進展緩慢,隨着造船產業規模快速擴大,來自企業管理方面的挑戰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