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氏理論不僅可以通過股價或股指的歷史軌跡,來分析判斷股市的漲跌和預測其未來的趨勢,更重要的意義是,它是最早通過股價的趨勢來預測經濟興衰的理論。它以經濟理論爲基礎,認爲股市將永遠把股票價格調整到與價值相適應的程度。換言之,股票的價格是以價值爲基礎的,而價值是客觀的,並對價格具有價值約束的作用。
馬克思指出,商品價值的源泉是生產勞動,生產是經濟成長的先決條件;產量不僅必須滿足生存的立即需求,而且還必須有剩餘的存量來供未來的生產。換言之,在經濟得以成長以前,必須要有生產剩餘來供儲蓄之用,當然,生產在一定程度上也要和需求相適應,因爲現代的生產已經不僅僅是爲了自身的需求,更主要的是爲了社會的需求,這個目的要想達到就必須得到社會的承認,實現交換價值,否則生產價值就難以體現出來。
但根據凱恩斯學派的說法,生產的驅動力量是總需求—消費的慾望,是以可支配所得的金額來衡量的。凱恩斯認爲,政府僅需要謹慎地提高每個人的貨幣所有,便可以刺激總需求。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界會提高生產,消費者會增加支出,而國家的財富(以GDP來衡量)便會累積。
這個前提的實質含義其實就是,價格變化必定反映供求關係。如果需求大於供給,價格必然上漲;如果供給大於需求,價格必然下跌。這個供求規律是所有經濟的、基礎的預測方法的出發點。如果把它掉過來,那麼,只要價格上漲,不論是因爲什麼具體的原因,需求一定超過供給,從經濟基礎上說必定看好;如果價格下跌,從經濟基礎上說必定看淡。
但是,“總需求決定生產水準”的觀點是錯誤的,甚至是可笑的。就單獨個人而言,他不能透過增加需求或消費來累積財富。事實上,假定其他條件不變,一個人在荒島上如果增加需求,或者增加消費量,那麼他所踏上的將是一條自我毀滅的道路—減少未來的生產能力。這個道理也適用於“整體”,而不論其規模與複雜程度如何。
實際上,2008年下半年由美國次級抵押貸款危機引起的全球金融風暴,就是由於美國消費者長期過度消費,以及生產沒有與消費同步增長引起的,才使得消費無法持續下去。特別是.大量的財富在原油價格最高的時候,被燃燒掉了。自古以來中國就有這樣的古訓:“奢靡是要亡國的!”由此,我們可以認識到,儘管各國政府都在積極採取措施刺激消費,但是始終無法真正激活消費市場。而中國的房地產,已經將老百姓手中大量的金錢沉澱在商品房中了,使得可用於消費的錢一時短缺,於是賣掉股票,使得股市也隨之下跌。
經濟成長是由一系列的鏈環構成,生產是最初的—環—人類生存的根本條件。然而,僅依賴生產並不能導致成長,因爲成長需要一定的生產過剩作爲儲蓄,這就是價值增長。因此,儘管生產出來的產品不會升值,但是良好企業的價值總會升值。巴菲特所說的買股票就是買企業也就是這個道理.當然,企業的價值體現也必須得到市場的認可。因此,生產和需求的關係按照索羅斯的反射理論,是一對雙向互動、相互反射的關係,而不是誰決定誰的關係。
因此,道氏將工業生產視爲觀察國民供給的基準點,將運輸視爲觀察消費的基準點,在運輸業健康的情況下,工業生產才能持續發展,國民經濟也才能保持健康。儘管漢密爾頓自己說過“上帝不允許我創建一個經濟學派,以誓死保衛整個世界圍繞平均數規律波動前進的理論”,但是,我們在深入研究道氏理論之後就越發感到,道氏理論不僅僅是技術分析的基石,而且還是一門哲學,更是一門不折不扣的經濟學。由於基本運動是指股價指數的運動,代表所有股票整體運動的基礎力量,所以股價指數的基本運動可以代表整體經濟的運行軌跡。因此,道氏理論探索的就是國民經濟發展規律的學問,是讓整個世界的變化圍繞股價平均指數規律波動的理論。
關於預測經濟的發展,我們需要的是客觀、簡單、能看懂的經濟數據,而股價的形成是公開、公正、公平的,並且是易於理解的。因此,道氏理論的重要意義在於找到一種客觀的預測宏觀經濟的方法。不可否認的是,道氏對於理論的建立是初級階段的,甚至只是雛形,而這個理論的研究和發展必然還要隨着市場的發展而發展。我們對於股市規律的研究也將會隨着對理論的研究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