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幸福經濟學?
幸福經濟學是一門正式的學術研究,研究個人滿意度與就業、財富等經濟問題之間的關係。
摘要
- 幸福經濟學是研究個人滿意度與就業、財富等經濟問題之間關係的正式學術學科。
- 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調查和追蹤不同經濟體爲其居民提供什麼的指數。
- 幸福經濟學利用計量經濟分析來發現哪些因素可能會增加或減少人類的福祉和生活質量。
- 幸福經濟學存在一些缺陷,導致許多經濟學家質疑其相對於既定的經濟研究方法的價值。
理解幸福經濟學
標準經濟學依靠收入和消費或其他觀察到的行爲的衡量來證明效用的不可估量概念或物質慾望和需求的滿足,而幸福經濟學則使用調查和相關方法來引導人們直接透露他們的滿意度。幸福經濟學應用計量經濟學分析來發現哪些因素可能會增加或減少人類的福祉和生活質量。
幸福經濟學是一個相對較新的研究分支。主流經濟學長期以來一直依賴效用的概念,即人們從慾望和需求的滿足中獲得的享受。然而,由於幸福、快樂或不安等主觀的內在體驗無法被外部觀察者直接觀察或衡量,經濟學家依靠觀察人們的行爲來揭示產生效用的因素。
爲了衡量這種效用,經濟學家使用各種可觀察的替代指標,主要是以貨幣表示的市場價格,來表明人們從各種經濟商品或活動中獲得了多少效用。基本思想是,衡量人們願意爲市場上的各種商品和服務支付或接受的金額,可以表明他們期望從這些東西中獲得的效用量。這也意味着經濟學家經常使用個人收入或總消費等指標來表明他們的總效用。
幸福經濟學試圖通過更直接地衡量效用或幸福來克服這種傳統方法的某些缺點。傳統效用理論的一個主要缺點是,由於它依賴於觀察到的市場價格、數量和收入,因此無法解釋人們從市場之外的商品、服務、活動或便利設施中獲得的樂趣。
這意味着,任何無法在市場上交易的事物對人類幸福的影響,在最好的情況下也難以或不可能衡量。它還假設觀察到的市場價格和數量反映了市場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務的全部價值,但事實可能並非總是如此。研究幸福經濟學的人認爲,除了收入和財富等典型的經濟學研究領域之外,研究影響生活質量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幸福經濟學試圖克服這些問題,主要通過讓人們填寫調查問卷來做到這一點。調查問卷直接要求人們對他們所獲得的幸福進行排名或評分,或者揭示他們願意爲沒有明確市場價格的物品支付或接受多少錢。他們還分析了跟蹤不同國家生活質量的指數,重點關注諸如醫療保健的可及性、預期壽命、識字水平、政治自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生活成本、社會支持和污染水平等因素。
重要的
收集幸福感數據有多種目的,包括幫助政府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
幸福經濟指數
過去 30 多年,出現了許多幸福經濟學指標。常見的指標包括家庭幸福總值(GDH) 和旨在追蹤世界各國人民幸福感的幸福指數。
根據2021年世界幸福報告,最幸福的國家是:
- 芬蘭
- 冰島
- 丹麥
- 瑞士
- 荷蘭
- 瑞典
- 德國
- 挪威
- 新西蘭
- 奧地利
歐洲是 2021 年榜單上大多數國家所在地,該地區特別關注幸福經濟學。該地區的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收集幸福經濟學數據,並根據住房、收入、就業、教育、環境、公民參與和健康等因素對其 35 個成員國進行排名。
對幸福經濟學的批判
幸福經濟學在理論、方法和應用方面存在幾個主要問題。經濟學家傳統上避開調查研究方法,認爲它們不可靠。衆所周知,調查容易產生許多偏見。首先,受訪者可以隨心所欲地回答調查,不需要任何實際後果或權衡,這往往會導致自相矛盾的結果。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調查受訪者通常會回答他們支持增加公共服務總支出,也會回答他們反對通過增加稅收來支付增加的支出。通過觀察市場現象來衡量效用,人們在遊戲中有真實的利益,必須承認稀缺性並做出權衡,傳統的經濟方法可以避免這類問題。
人們經常發現,幸福經濟學研究的結果與單純使用更客觀的指標(如收入、人均 GDP 或直接觀察經濟制度的質量)來衡量人類福祉是重複或重複的。幸福經濟學研究通常發現,擁有高質量制度的富裕國家的人往往比財富較少、制度較差的國家的人更幸福。簡單地比較自我報告的生活滿意度和人均實際 GDP,就會發現兩者之間存在強烈的正相關性,而且這種相關性隨着時間的推移一直保持不變。這表明,僅僅參考人均 GDP 就已經可以衡量幸福感了,而試圖直接衡量幸福感是浪費時間。
這些批評和其他批評導致許多經濟學家認爲幸福經濟學是一種比既定方法更差的衡量人類福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