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幸福经济学?
幸福经济学是一门正式的学术研究,研究个人满意度与就业、财富等经济问题之间的关系。
摘要
- 幸福经济学是研究个人满意度与就业、财富等经济问题之间关系的正式学术学科。
- 使用的主要工具包括调查和追踪不同经济体为其居民提供什么的指数。
- 幸福经济学利用计量经济分析来发现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人类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 幸福经济学存在一些缺陷,导致许多经济学家质疑其相对于既定的经济研究方法的价值。
理解幸福经济学
标准经济学依靠收入和消费或其他观察到的行为的衡量来证明效用的不可估量概念或物质欲望和需求的满足,而幸福经济学则使用调查和相关方法来引导人们直接透露他们的满意度。幸福经济学应用计量经济学分析来发现哪些因素可能会增加或减少人类的福祉和生活质量。
幸福经济学是一个相对较新的研究分支。主流经济学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效用的概念,即人们从欲望和需求的满足中获得的享受。然而,由于幸福、快乐或不安等主观的内在体验无法被外部观察者直接观察或衡量,经济学家依靠观察人们的行为来揭示产生效用的因素。
为了衡量这种效用,经济学家使用各种可观察的替代指标,主要是以货币表示的市场价格,来表明人们从各种经济商品或活动中获得了多少效用。基本思想是,衡量人们愿意为市场上的各种商品和服务支付或接受的金额,可以表明他们期望从这些东西中获得的效用量。这也意味着经济学家经常使用个人收入或总消费等指标来表明他们的总效用。
幸福经济学试图通过更直接地衡量效用或幸福来克服这种传统方法的某些缺点。传统效用理论的一个主要缺点是,由于它依赖于观察到的市场价格、数量和收入,因此无法解释人们从市场之外的商品、服务、活动或便利设施中获得的乐趣。
这意味着,任何无法在市场上交易的事物对人类幸福的影响,在最好的情况下也难以或不可能衡量。它还假设观察到的市场价格和数量反映了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和服务的全部价值,但事实可能并非总是如此。研究幸福经济学的人认为,除了收入和财富等典型的经济学研究领域之外,研究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也是必不可少的。
幸福经济学试图克服这些问题,主要通过让人们填写调查问卷来做到这一点。调查问卷直接要求人们对他们所获得的幸福进行排名或评分,或者揭示他们愿意为没有明确市场价格的物品支付或接受多少钱。他们还分析了跟踪不同国家生活质量的指数,重点关注诸如医疗保健的可及性、预期寿命、识字水平、政治自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生活成本、社会支持和污染水平等因素。
重要的
收集幸福感数据有多种目的,包括帮助政府制定更好的公共政策。
幸福经济指数
过去 30 多年,出现了许多幸福经济学指标。常见的指标包括家庭幸福总值(GDH) 和旨在追踪世界各国人民幸福感的幸福指数。
根据2021年世界幸福报告,最幸福的国家是:
- 芬兰
- 冰岛
- 丹麦
- 瑞士
- 荷兰
- 瑞典
- 德国
- 挪威
- 新西兰
- 奥地利
欧洲是 2021 年榜单上大多数国家所在地,该地区特别关注幸福经济学。该地区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收集幸福经济学数据,并根据住房、收入、就业、教育、环境、公民参与和健康等因素对其 35 个成员国进行排名。
对幸福经济学的批判
幸福经济学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存在几个主要问题。经济学家传统上避开调查研究方法,认为它们不可靠。众所周知,调查容易产生许多偏见。首先,受访者可以随心所欲地回答调查,不需要任何实际后果或权衡,这往往会导致自相矛盾的结果。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调查受访者通常会回答他们支持增加公共服务总支出,也会回答他们反对通过增加税收来支付增加的支出。通过观察市场现象来衡量效用,人们在游戏中有真实的利益,必须承认稀缺性并做出权衡,传统的经济方法可以避免这类问题。
人们经常发现,幸福经济学研究的结果与单纯使用更客观的指标(如收入、人均 GDP 或直接观察经济制度的质量)来衡量人类福祉是重复或重复的。幸福经济学研究通常发现,拥有高质量制度的富裕国家的人往往比财富较少、制度较差的国家的人更幸福。简单地比较自我报告的生活满意度和人均实际 GDP,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强烈的正相关性,而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不变。这表明,仅仅参考人均 GDP 就已经可以衡量幸福感了,而试图直接衡量幸福感是浪费时间。
这些批评和其他批评导致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幸福经济学是一种比既定方法更差的衡量人类福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