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股利保障倍數不是評價企業盈利能力的指標,其比率的高低也不能直接影響股價的變化。股利保障倍數主要是反映企業對最終利潤的運用政策和對股東的責任心,因此,投資者不能憑藉該項指標直接進行二級市場的交易性投資決策。
2.股利保障倍數的決定因素是企業的最終淨利潤和發放的股利這兩者之間的關係,但公司發放股利的數量並不只是從當年的淨利潤角度考慮,公司可能還有歷史留存的盈利,因此,並不見得當期收益降低,分紅派息就一定會低,有時候該項比率也會小於1,即每股股利大於每股收益。
股利保障倍數更適合那些以獲取股利作爲主要收益的投資者使用。
對於想從上市公司獲取穩定分紅的投資者,需要參考兩個重要的指標,一是股利殖利率,該項指標越高越好;二是股利保障倍數,該項比率越低越好。
同時,要對兩者進行綜合分析。
比如,如果某隻股票的股利殖利率是7%,股利保障倍數是1.5倍;另一隻股票的股利殖利率是8%,股利保障倍數是1.1倍。從單次考慮,似乎後者給股東分紅的比例是8%,大於前者的7%。但是,後者動用了企業最終純收益的絕大部分,股利保障倍數接近1,而前者雖然股利殖利率比後者少1個百分點,但企業動用的純利潤相對較少,從安全角度看,股利殖利率是7%的股票安全度更高。
股利殖利率是每年分配給股東的股利佔股價的比例、股利殖利率的基數都採用稅前數字(即要加上所有待扣的所得稅稅款)。
4.隨着我國股市的逐步完善,上市公司將會越來越注重投資者的信心培養,注重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因此,投資者也應該加大關注股利保障倍數等有關回報股東利益的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