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已瞭解了有關大腦處理信息中的扭曲及助長它的市場環境。下面再來設想一下人們在實際的行情中進行各種各樣判斷的情況。
越想越偏頗
首先,在盤算賣出或買進過程中,最初容易產生的就是"態度的極端化”。人們不是綜合地來觀察信息,而似乎是特別放大一些較明顯的主要因素進行判斷。比如,人們對一個人稍有不適的第一印象往往會持續限制對他後來的評價。在現實當中,有時會越想越只是醒目部分在頭腦中得到放大,不顯眼部分則減小,所以很容易使其評價極端化。
在行情判斷中也存在着同樣的問題。按6比4即按6爲買進按4賣出這種狀況做成買進,被考慮的主要因素常常是偏向顯在性高的或明顯的因素。而且,越想越是那個6大而醒目。
其次是填補現象。人們好像不太喜歡將片斷的、散亂的信息原封不動地擱置一邊,而是擅自將片斷信息的間隙填滿,並相互連接起來編織成一個故事。然後越體會這個故事越覺得象那麼回事,就越是隨意地判斷其預測正確。
用認識上的努力去減少不和諧
多頭形成後,"減少認識上不協調的法則”就成了問題。人們都有一種爲減少來自心中的某些不和諧、不愉快感而不知不覺地努力的性格。比如說爲要買一臺電腦,是買A家商品,還是買主流的B家商品,對此拿不定主意時聽聽朋友的意見還是不能確定。於是乾脆買下了A家的電腦。這時便出現了“認識上的不和諧"。因爲已經有了買下A家商品的這種事實,B家商品的存在就成了“不愉快的根源"。假如曾推薦過B家商品的朋友說上那麼一句“哎,爲什麼要買A家的商品”,他就會覺得好大的不愉快。於是會在過低評價這“不愉快的根源”的B家的電腦時,特別高地去評價A家的電腦,這種心理上的努力是不自覺地在進行的。
有一種說法是,所謂參與行情就是構築頭寸。但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從決斷買賣到獲取頭寸需要相應的心理上的努力。假設在此基礎上已經構成了頭寸,在構築頭寸之前即便視6爲買進4爲賣出,但從構成多頭的瞬間起,4的賣出材料就變成“不愉快的根源”,想要輕視它的認識上的努力就開始活動。獲取頭寸這種基本行爲的結果是,頭腦中的行情觀從6比4,向7比3,8比2,向有利於自己想向的方面扭曲下去。
如此地構築頭寸是這個人心願的寫照。而其心願的正確與否就只能由在市場上形成的比價(價格)來判定。如果價格隨心願上揚,從頭寸中獲得收益,那麼這個人就會覺得自己的心願得到了證實,自己的洞察結果是正確的。當然,只靠自己以填補形式連接起來的行情信號並不見得都適用,可這並不被重視。如果行情一直持續上揚,那麼這期間持有頭寸者們的行情觀進一步得到強化。相反,受損失的人理所當然地將要改換品種。正如喬治·索羅斯所說的"一旦尋找出方向性的行情,其自身就會強化它的趨勢”。
強烈的同步調傾向
參與行情的人們容易發生同步調傾向。亞瑟搞了一種實驗(見圖16.1)。
在一張紙內畫有三條線,讓人們從中選出一條與另一張紙內一條線等長的線。儘管這是一項如此簡單的實驗,結果是當10人一致作出錯誤的回答時,餘下的被實驗者之中有30%的人都選擇了這個錯誤答案。看到這麼多確鑿的信息,人們就再也不想抗拒他人的行動了。在市場上,先涉足於行情的人們會根據認識上的不和諧講述自己堅定的行情觀,而當行情極其巧合地向他所講述的方向波動時,他將更加堅定自己的行情觀,其結果可想而知,在買進方面與其同步的人最終會增多,行情將再次上揚。根據這種循環性的重複,行情將在自我實現中不斷強化其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