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對股票市場是如何運作的存在一些嚴重的誤解。其中一個普遍的看法是,市場應該很容易理解,爲什麼市場會上漲?市場上漲是因買家比賣家多,而市場走低是因爲賣家比買家多。這就是技術分析,對不對?當然不對,這是胡扯!但是,我們聽到一般投資者和所謂的市場專家這樣說過無數次。最近,一個金融市場評論員說道,市場上漲是因爲“買家比賣家多”。幾天後,另一個市場專家說,市場下跌是因爲“賣家比買家多”。他們實際上並不理解市場。你完全可以成爲一個比這些所謂的專家精明得多的技術分析師,只要你瞭解了這個簡單的事實:在一個拍賣市場,價格和數量是通過交易協議同時決定的。一個簡單的公式B=S=T可以幫助你記住這個事實。B是買方的購入量,S是賣方的售出量,T是市場的成交量。在一個交換所(拍賣市場),買方購買的股票數量總是等於賣方售出的股票數量,也總是等於市場上交易的股票的數量。因此,成交量是買賣雙方交易的股票數量。在下面的小測驗中,讓我們把這些知識付諸應用。
小測驗:假設我分析了某隻特定股票的成交量模式,並確定目前購買該股票是有吸引力的投資。作爲一個嚴守原則的投資組合經理,我嚴格遵循某些投資指標。爲了確保不錯過任何可能出現的價格上漲,我人市購買了1000股。在我不知曉的情況下,某個奉行基本面分析的基金經理經過數據分析後,認定同樣的這隻股票的價格已經高於其50元一股的內在價值。該基金經理對自己的判斷非常有信心,在市場上以50元的限價指令售出10000股。在交易所,我們的訂單碰到一起,使我能夠從該基金經理處購買了1000股。這裏的問題是:哪一方的力量控制了市場,需求還是供給?是我——買方,通過一個市價訂單購進股票顯示了我的迫不及待,還是賣方雖然要賣的股票是我想買的10倍,但其限價指令顯示了他的從容不迫?
如果你對上面的問題不能給出肯定的回答,不用對自己感到失望,因爲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答案都是有爭議的。問題的關鍵是,價格是由需求和供給之間的淨差額決定的。因此,當一個成交價高於前一個成交價時,表明需求大於供給,當一個成交價低於前一個成交價時,表明供給大於需求。如果你把所有這些成交價畫出來,它們表現出一種向下的價格趨勢,這就形成了一條供給線,你看到的就是所謂的下降中的支撐線。用技術分析的語言來說,這被稱爲下降趨勢,表明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供給大於需求。如果連續成交的價格表現出一種向上的趨勢,你看到的就是一條需求曲線,這條線表明在過去的一段時間內需求大於供給。在技術分析中,這被稱爲上升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