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線段的延伸
線段產生以後,如果不在相反方向產生出新線段,那麼這個線段在同方向上的繼續運行,就是該線段的延伸。
特徵序列的頂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間不存在特徵序列的缺口,那麼該線段在該頂分型的高點處結束,該高點是該線段的終點;特徵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間不存在特徵序列的缺口,那麼該線段在該底分型的低點處結束,該低點是該線段的終點。(教你炒股票67)
上面兩種情況,就給出所有線段劃分的標準。顯然,出現特徵序列的分型,是線段結束的前提條件。這裏就是把前面“線段破壞的充要條件就是被另一個線段破壞”精確化了。因此以後關於線段的劃分,都以此精確的定義爲基礎。(教你炒股票67)
有了筆以後,就是線段了。線段劃分的最基本原則,就是線段必須至少有三筆,這是十分顯然的。如果一筆就能構成線段,那筆和線段又有什麼區別?至於兩筆爲什麼不能構成線段,理由更簡單。因爲只有兩筆,那麼線段兩段的分型性質肯定是一樣的。和筆一樣,一個完整線段的兩段的分型不可能是同性質的。也就是說,和筆一樣,線段也不可能從一個頂開始結束於另一個頂,或者從一個底開始結束於另一個底。由此可見,線段中包含的筆的數目都是單數的。(教你炒股票72)
線段必須被線段破壞才能確定其完成。對於線段劃分的第一種情況,如果第一筆出現筆破壞後,接着的一筆就創出新高,而且再後一筆根本就不觸及筆破壞那一筆,這時候顯然無法構成線段對線段的破壞。因爲後面這三筆沒有重合,所以不可能構成一線段。(教你炒股票72)
如果堅持線段的最終破壞回補特徵序列缺口,那麼,如果線段C對線段B還是第二種情況,線段C的區間肯定就在線段A特徵序列缺口與線段B特徵序列缺口之間。如此類推,總會出現一個線段X,使得對應前面的線段是回補特徵序列缺口。否則,這些線段的區間就會無限縮小,最後形成一個點。這顯然是不可能的,學過極限的讀者都應該能理解。所以,在一串相對前一線段是第二種情況的線段串中,最終會出現第一種情況的破壞。這樣倒推回來,必然有這一串假定線段間的連續破壞(教你炒股票72)
注意,這裏必須提醒一句,以前也曾說過,如果線段中最高或最低點不是線段的端點,那麼,在任何以線段爲基礎的分析中,例如以線段爲基礎構成最小級別的中樞等,都可以把該線段標準化爲最高、最低點都在端點。因爲在以線段爲基礎的分析中,都把線段當成一個沒有內部結構的基本部件,所以只需要關心這線段的實際區間就可以,這樣可以只看其高低點。經過標準化處理後,所有向上線段都是以最低點開始最高點結束,所有向下線段都是以最高點開始最低點結束,這樣,線段的連接就形成一條延續不斷、首尾相連的折線,複雜的圖形也會十分標準化,爲後面的中樞、走勢類型等分析提供了最標準且基礎的部件。(教你炒股票78)
至於線段的第二種破壞方式,本質上是以時間換空間。由於反攻開始的力量很弱,需要慢慢積累,這一方面代表原方向的力量很強,另一方面,又要密切關注是否會形成骨牌效應,也就是開始的反攻力量很小,卻能迅速蔓延開。這往往證明,市場原方向的分力,其在結構上具有趨同性,一旦有點風吹草動,就集體轉向。(教你炒股票83)
如圖1-71所示,向上線段AB產生之後,一直沒有在反方向上產生出新線段,那麼一直至C,仍爲線段AB的延伸。
圖1-71
如圖1-72所示,向下線段AB產生之後,一直沒有在反方向產生出新線段,那麼一直至C,仍爲線段AB的延伸。
圖1-72
一個線段產生以後,可以立即結束,但也可以延伸很長時間而不結束。如圖1-73所示,產生一條向下線段後,可以向下延伸很長時間而不結束。
圖1-73
(2)線段的結束
線段產生以後,如果在相反方向上產生出新線段,那麼原來這個線段就宣告結束。這就是線段被線段破壞。如圖1-74所示,向上線段AB產生之後,接着又在相反方向產生向下線段BC,則原線段AB結束。原線段AB被新線段BC破壞。
圖1-74
如圖1-75所示,向下線段EF產生之後,接着又在相反方向產生向上線段FG,則原線段EF結束。原線段EF被新線段FG破壞。
圖1-75
線段破壞的充要條件,就是被另一個線段破壞。
如圖1-76所示,線段A被線段B破壞。
圖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