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少中國投資者已對沃倫.巴菲特、彼得.林奇、喬治,索羅斯和傑姆,羅傑斯這些國際投資大師的名字耳熟能詳了。不過,值得我們學習的投資大師還大有人在,比如約翰.聶夫就是其中的一位。
約翰,聶夫是-位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出的全球十大頂尖基金經理人,有人說,他在業界的地位僅次於巴菲特、彼得.林奇、索羅斯,被稱爲是“市盈率鼻相"、“價值發現者”、“偉大的低市盈率基金經理人”。約翰.聶夫從1964年開始管理溫莎基金直至1995年退休,在長達30餘年的實踐中,這個基金平均每年領先市場超過3%。你可千萬不要小瞧這似乎微不足道的3%,在能人輩出的投資界,長期做到如此“領先”的也只有“股神”巴菲特等鳳毛麟角的幾個人。
在當今的資本市場上,投資風格各種各樣,在市場上能夠獲得長期穩定收益的投資理念也並不複雜,只不過世界上簡單的事情其實最難做。最大的成功經驗正是印證了這一點。
外界稱聶夫是逆向投資者或價值投資者,他自己則說,他是低市盈率投資者。看市盈率選股,很簡單,任何一個投資者都能學會,我們周圍的一些投資者也偶爾爲之,但能堅持下來的很少。問題不在於你確立什麼選股原則,難的是幾十年如一日,不管身處牛市還是熊市,不管是科技股升入雲霄還是消費類股墜入深淵,不追逐時尚,咬定青山不放鬆,只堅持低市盈率選股標準買人股票,在別人歡呼時冷靜,在別人恐懼時鎮定。這種做法顯得很呆板,似乎顯現不出大智慧,很難得到大衆的追捧和掌聲,所以註定是孤獨的事業。
聶夫把他的投資風格歸結爲以下幾點:低市盈率、基本增長率超過7%、收益有保障、總回報率相對於支付的市盈率兩者關係絕佳、除非從低市盈率得到補償,否則不買週期性股票、成長行業穩鍵的基本面好的公司。
在這些要素中,低市盈率是基礎。但是,這個基礎需要更多其他因索來支持,纔可以保證低市盈率公司股票的價值。低市盈率不是因爲公司突然大幅盈利造成的,也不是週期性公司進入收入高峯期導致的,更不是股市暴漲導致的投資收益大幅增長得到的,它一定是一個長期穩健發展的公司,只是因爲市場冷落了這些公司,纔出現低市盈率,這個市盈率的數值不是當前靜態的數值,而是根據公司未來的增長情況綜合考慮得到的。
爲何要選擇低市盈率股票呢?聶夫認爲這樣的策略提供了雙重的獲利邊際:低市盈率的股票,本來就沒有想入非非的重大期望,公司盈利沒有達到預期或者近況不佳都不太會影響股價,可以說,在大盤下挫或公司盈利不佳時沒有多大風險;另一方面,如果大盤上漲或公司有了起色,股價就會快速上升,買入這樣的股票能獲得大幅增值。“市盈率上升潛力加上盈利改善,低市盈率股的股價增值不可小覷。”低市盈率投資者是價值投資者的一種形式, 低市盈率提供了足夠的安全邊際,最大可能保證了本金不虧損的原則。
聶夫有兩條投資成功的祕訣:紀律和耐心。他的導師曾教導他,投資成功的祕訣就是要比其他的人看得遠,且印證你的觀點。一旦你下定決心, 就堅持下去,要有耐心。聶夫說:“天真的投資者總夢想者-夜暴富,但那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對於這部分投資者,我們是最富感激之情的。我們這個國家過去是,現在是,而且很可能以後一直會是一片投機者的樂土。”投資和投機的區別不是哪個國家哪個市場的區別,而是一部分人理性,一部分人不理性的區別,或者說理性控制情緒還是情緒控制理性的區別。
爲此,聶夫熱衷於通過他自己制訂的7條嚴格的選股標準,選擇購買- -段時期股價極低,表現極差的股票,而在股價過高、走勢太強時準確無誤地果斷拋出。另外,一旦認定具有投資價值的潛力股,他不會像其他“價值投資者”那樣尋求股價短期上升,而是一直耐心等下去,直至等待幾年之後他“淘”到的:“便宜貨”被市場重新熱捧時才賣出。
聶夫還說:“ 我喜歡購買被冷落的股票,這種方法對我來說白然而然,但僅此還不足以戰勝市場,成功還需要足夠的恆心。當流行的觀點說你錯了的時候,你需要不爲所動、堅持已見,這可不是本能或天性,相反,這是和人的天性相牴觸的。”從心理學角度來說,與大衆一致是心理上最輕鬆的選擇,與大衆相反則要遭遇心理煎熬。
在選股方面,聶夫將股票分成四類:高知名度成長股、低知名度成長股、慢速成長股、週期成長股,這種分類呈現的角變體現了成功投資需要的心理品質,即理性、耐性和冷靜,不站在聚光燈下,不追逐大衆喜歡的明星,在被冷落的地方發擁未來的明星。這種分類方式進一步保證了低市盈率選股成功的可能。
歸納總結約翰.聶夫成功的投資經驗,就是選定一個簡單的原則,長期堅持下去,不隨大流,不怕寂寞,成功自然到來。約翰.聶夫說:“華爾街的喧器無法擾亂我們的節奏,低市盈率投資雖然沉悶乏味,但始終是我們堅守的陣地。我們沒有什麼了不起,不過是有一些眼光,能夠堅持已見而已。市場的流行觀點只能充當我們]的參照,但絕不可動搖我們的投資決定。”紀律和耐心正是約翰.聶夫成功的絕招,在這一點上很值得我們投資者好好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