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變化的最終結果是投資分析的方法幾乎完全轉向基本面分析,並一直持續到今天。每年,數十億美元被用於投資研究,以確定格雷厄姆所定義的公司價值。考爾斯的思想獲得了大家的認可,現在許多學者都相信任何人都無法打敗市場。因此,他們主張只投資於市場指數組合。
在1976年的唐納森和勒夫肯研討會上,隨後在該年去世的偉大的投資家本傑明•格雷厄姆也說:
“我不再認爲通過複雜的證券分析技術可以發現超常的投資價值。這樣做在40年前,當格雷厄姆和多德的經典教材首次出版時是有利可圖的,但是現在的情況已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以前,任何訓練有素的證券分析師都能通過詳細的研究做好自己的專業工作,選出價值被低估的公司股票。但在目前人們進行大量的研究的情況下,我懷疑在大多數情況下,這些研究是否產生足夠的更好的投資機會來彌補其成本。在這個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我是站在有效市場理論的一邊的。”
然而,現在市場的監管已經使鐘擺擺回到1930年之前的市場狀況。在2000年10月,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通過了公平披露規則。這些規則意在爲了防止有價值的內幕信息以不公平的方式披露給投資者。
因爲害怕違反這些規則,上市公司將很多信息不披露給公衆,結果,發佈的信息變少了。投資管理與研究協會(AIMR,後來的CFA協會)發表的一篇文章說道:“當其基本面惡化時,上市公司可以躲在公平披露規則後面不發佈信息。”一個CFA協會的發言人表示:“在過去,公司的管理層可以發出訊號來影響股票的走勢。”一名CFA成員寫道:“現在信息的披露完全是突然的,從而導致更多的短期波動。”
然而,另一名CFA成員表示:“由於缺乏信息,導致更多的突然公佈的信息修正,這種變化增加了整個市場的風險,從而降低了股票的估值。”
在同一篇文章中,CFA協會高級副總裁帕特里夏•沃爾特斯寫道:顯然,我們的許多會員認爲,太多的上市公司採取過分保守的立場,曲解了新規定,認爲他們不能與任何人進行一對一或小團體範圍內的溝通。我們相信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制定的公平披露規則的措辭和意圖都不是這樣的。公平披露規則僅僅禁止有選擇的披露或私下交流實質性的、非公開的信息。CFA協會對投資經理的調査顯示,自該規則實施後,“上市公司發佈的實質性的信息量出現了下降”。
此外,證券交易所的運行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爲了提高定價的競爭性,證券交易所將買賣報價差從1/8美元縮小到1美分。專家在交易所扮演的角色是保持一個有序的市場。當買賣報價差較大時,專家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並能從買賣報價差中獲益。
然而,當買賣報價差只有1美分時,專家就沒有什麼操作的空間了。因此,專家試圖通過促成大宗交易和利用他們對訂單指令流的信息優勢來獲利。但是,當訂單指令流變成單向的,如2010年5月6日的那種“瞬間崩潰”的時候怎麼辦?如果享有獨特優勢的場內經紀商人場來穩定市場,他們面臨的潛在損失的風險是不會得到補償的。
當市場狂跌時,訂單不再由交易所人工撮合,而是改由電腦自動撮合。由電腦撮合的交易執行起來非常快,但當投資者輸人的指令出現一邊倒的情況時,市場就會陷入混亂,如2010年5月6日那天,市場先是急跌,然後又大幅反彈,其間暫時蒸發的市值高達1萬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