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上來看,我國的莊家市場操縱行爲大致可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弱莊階段(1990-1993)。這時期機構很少,個人資金規模也很小、,股票籌碼嚴重供不應求,如果某位大戶控制百分之幾的籌碼就可製造行情。但由於力量薄弱,這些莊家從不戀戰,掙錢就跑。這時的莊家控盤程度很低,籌碼脫手非常容易,因爲散戶接盤太踊躍了。
第二階段是半強莊階段(1994-1997)。1994年後滬深兩市均有大量的異地股上市,券商也逐步成長起來,成爲證券市場中的一支堅強力量,他們順應經濟發展,配合國家政策,扶持地區經濟,製造了許多“莊”的經典故事,如青島海爾、深科技、東大阿爾派等。這時莊家與散戶的力量基本均衡,一般坐莊只要吸足20%-30%的籌碼即可製造一波行情,莊家動作也比較謹慎,選股主要是挖掘價值被低估的個股,拉昇目標也不離譜,派發的價格散戶能認可,坐莊也是成功的。相對而言,這個時期的莊家是“斯文典雅”的,莊股也比較少。
第三階段是強莊階段(1998-2002)。從1997年末開始,隨着市場的發展,有些投資者通過股票短期投機收益使資本大量增值,不管是已經實現了的還是賬面上的,這些暴利的示範作用吸引了更多的人加入股市投機行列。這時機構大戶增多,並隨着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大量非銀行金融機構及社會法人資金介入股市,使機構投資者更多,實力更強。有些機構大戶利用市場發展初期規章制度的不完善,開始動用各種社會資源,對股票價格進行操縱。其中最爲明顯的是與上市公司進行聯手進行價格操縱。坐莊選股不再考慮價值發現,相反,越是業績差的,大家都不敢碰的,越能引起莊家的興趣。這一時期,莊家控盤程度一般在50%以上,有的甚至達80%以上。市場遍地都是莊股。他們在市場上呼風喚雨,興風作浪,製造了一個又一個暴富神話。以至於“股不在好,有莊則靈”,“無莊不成股”,“追蹤莊家,與莊共舞”成了廣大散戶的共識。散戶對莊家的感情複雜,可謂既愛又恨,甚至愛多於恨。如果在第二階段莊家與上市公司聯手還只是停留在炒作過程中出題材的層次上,那麼,到這個階段,莊家主力已經操縱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進而對公司的資產進行重組,控制董事會,控制核心管理層人員。操縱股價時間更長,獲取利潤更高。股價暴漲暴跌,莊家主力把股價、小股民玩弄於股掌之中,出現了所謂的長莊股、強莊股,其中“中科系”、“億安科技”就是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