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交易行爲“絕望”期
在交易行爲方面,熊市第三期爲“絕望”期。由於市場被絕望氣氛所籠罩,參與者看不到經濟和股市有任何前途,所以再次出現一窩蜂地拋售潮。這時候距熊市第一期的股價及指數的下跌已經有一段不短的時間了。
通常,熊市第三期的推進,跌勢並不太快,但持續時間很長。有時也有一些熊市第三期的下跌和熊市第一期一樣,都是以每日很大的幅度下跌,使人以爲這是熊市的第一期。熊市第三期是一個漫長的下跌時期,雖然之前總會出現大跌的醞釀期,但很多參與者卻仍然躲避不及,致使在熊市第三期損失慘重。
因此,熊市第三期的主要特徵,就是再次出現一窩蜂的拋售潮,拋盤多,買盤少,波浪越翻越低,並一直跌下去。
經濟狀況失望期
在經濟狀況方面,熊市第三期爲失望期。隨着人們對經濟失望時間的延長,參與者對失望的利空消息有了免疫力。當股市下跌之後,很久都不能夠重新回升,此刻不論是股市還是整體經濟,都已經元氣大傷。熊市第三期會持續很長時間,如果和經濟週期對照,那是處於蕭條期。
經濟金融消息和以前在牛市之時相反,差不多都是利空消息,使人心灰意冷。市面上,失業率高,消費力弱,大家在各方面都是能省則省,不敢再買股票,銀行及財務公司呆壞賬特別多,樓價大跌,通脹變成通縮,商鋪及寫字樓的空置率甚高,蕭條景象隨處可見。
急於套現,盲目殺跌
最後的下跌運動是由揮淚斬倉和急需現金導致的。當大多數人都抱有這種觀念,並且很多參與者都採取賣出股票的行動之時,賣出的原動力就此出現,使得指數下跌。
在熊市第三期,將指數推低的原動力又增加了一種:由於某些參與者因其他方面的需要,不得不籌集現金而越來越多地拋出其所持股票。這個時期股價之所以再次下跌的原動力是:在熊市第一期和第二期沒有賣出股票的參與者,對前景已經完全失去了希望,他們看不到股市有什麼美好的前景,受不了連綿不絕的壞消息的壓力,所以將手中的股票賣掉。
就算是一些具有穩固基礎的藍籌股,也一樣有人願意賤賣。原因很多,可能是參與者自己急於套現,也可能是大財團大企業的業績也不理想,甚至虧損,還可能是被已經瀰漫在整個股市中的“白色恐怖”氣氛嚇怕了。而且這時企業的贏利不但沒有改善、沒有提高,反而是越來越差,因此參與者認爲結果只有一個—最終跌到極低位。
否極泰來
當壞消息被證實,而且預計趨勢還會繼續看跌時,這一輪熊市就該結束了,而且常常是在所有的壞消息“出來”之前就已經結束了。因此,只要經濟規律存在,隨後就會逐漸走上軌道,因此熊市也不是永恆的。到了某一個時候,整體經濟會出現起色,露出曙光,股市就會轉移到牛市的第一期。熊市的盡頭之日,也就是牛市的來臨之時。此所謂,物極必反,否極泰來。
參與者還應特別注意:在熊市的三個時期中.政府與商業統計、股市分析與評論家們對未來前景的看法是否有相當的一致性。
哈佛大學的圖表在這方面進行了很有見地的嘗試,它的經濟週期排列爲“蕭條、復興、繁榮、緊縮和危機”,並沒有對每個階段設定絕對的時間長度,甚至認爲“緊縮和危機”、“危機和恐慌”或“緊縮和恐慌”有時是伴隨出現的。同樣,不論是牛市的三個時期還是熊市的三個時期,都沒有設定絕對的時間長度。
爲了用圖表研究牛市和熊市的三個時期,筆者在寫作《道氏理論實戰版》時(中國經濟出版社2008年出版),討論了一些牛市三個時期和熊市三個時期的情況。隨着寫作的繼續,筆者發現2007年11月份以後的走勢出了問題,所以專門用了一章的內容來討論道氏理論在中國股市中的運用。因此,《道氏理論實戰版》是唯一一本以出書的形式,對始於2005年的中國股市的牛市作出2007年年底轉勢預測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