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術是股票市場中最奇特、最可怕、最性感、最有趣的領域之一。還有多少其他行業的公司在努力拯救生命?任何行業都可能出現股價翻倍的潛力,但就公司計劃一旦實現,可能翻倍的股票數量而言,還有哪個行業能與生物技術行業相提並論呢?
另一方面,有多少其他行業的公司耗費數億美元,卻往往毫無成果?有多少其他行業依賴於即使是高素質博士也難以攻克的科學難題?又有多少其他行業貼着這樣的警示標籤:“注意:選股不當可能損失90%的初始投資?”
由於所有這些原因以及其他原因,生物技術對於投資者來說是一個值得探索的迷人行業。
什麼是生物技術?
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治療疾病和病症的新型藥物開發和臨牀研究。它們幾乎總是無利可圖,許多公司甚至根本沒有收入。事實上,一些股票分析師認爲,生物技術公司和製藥公司的主要區別在於盈利能力。
生物技術的另一個特點是開發週期長。一種新藥從試管到藥店上架可能需要十年時間。更重要的是,失敗的可能性極高,因爲90%的潛在新藥都無法獲得批准。然而,對於那些成功的人來說,回報可能是巨大的,“每日雙倍”的情況也並非聞所未聞。
生物技術與製藥之間的差異
生物科技與製藥行業之間存在着不少灰色地帶。儘管如此,投資者仍應牢記一些基本要點。
嚴格來說,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生物技術是一個承擔風險的行業,而製藥行業則注重管理和分散風險。製藥公司擁有市場上成功的藥物、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新藥,以及一個致力於長期項目的研究部門。
生物技術公司是一家以科研爲主導的企業,旨在基於突破性發現開發實用的應用。生物製藥,即開發利用生物體生產的藥物,只是生物技術產業的一個方面。
由於大多數生物科技公司的收入或收益微不足道,股息在生物科技公司中極其罕見。相比之下,股息在製藥股的預期回報中卻佔了很大一部分。
許多生物科技公司並不刻意推銷自己的藥品,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的專長在於研發。相比之下,市場營銷和銷售纔是許多大型製藥公司的主要優勢。
生物技術公司在新藥研發領域日益佔據領先地位。製藥公司正在從昂貴的基礎研究中抽身,並日益成爲龐大的營銷機器,向生物技術領域尋求創新。
在估值和業務評估方面,這兩個行業也截然不同。基於現金流的模型和估值在評估醫藥股時至關重要。儘管許多分析師大膽嘗試爲早期生物技術公司構建折現現金流模型,但現實情況是,成功往往是非此即彼的(“藥物有效”或“藥物無效”)。
FDA 是最終的守門人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 是批准新藥進入美國市場並允許進行人體臨牀試驗的監管機構,也是每家生物技術公司的最終守門人。FDA 要求所有公司必須證明其潛在的新藥在其既定用途上是安全有效的。
投資者需要了解FDA的流程和要求。爲了獲得FDA的批准,生物技術公司必須建立足夠的信息體系,證明其藥物安全有效。這通常需要通過至少三次臨牀試驗來實現。
如果這些試驗達到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目標(這些目標通常是與FDA協商後製定的),公司將提交正式的審批請求,即新藥申請(NDA) 。在收到完整的申請和高額的申請費後,FDA會指定一個所謂的PDUFA日期。該日期是FDA就申請做出決定的日期。
FDA 隨後會審查該申請,並可能召集一個由專家組成的特別小組,稱爲諮詢委員會。這些委員會將審查申請,並根據目前掌握的信息,就 FDA 是否應批准該藥物發表意見。
FDA 隨後會評估專家組的回覆並做出決定。FDA 要麼批准並允許該公司上市銷售該藥物,要麼發出完整回覆函 (CRL)。CRL 相當於拒絕,但它確實突顯了 FDA 的擔憂,並允許該公司收集更多數據,並可選擇稍後重新申請。
生物技術投資者絕不能忽視瞭解FDA在任何特定時間點的“情緒”的重要性。當FDA採取保守立場時,安全性和清晰的數據至關重要,結果模棱兩可的藥物往往會被拒絕。當FDA採取更爲寬鬆的立場時,其中一些規則的執行就不會那麼嚴格,風險收益狀況略有風險的藥物通常會成功上市,尤其是那些用於治療其他治療方案較少的疾病的藥物。
生物技術投資者需要了解什麼
在考慮潛在的生物技術投資時,還有幾個其他因素需要牢記:
管道
生物科技公司的研發管線至關重要,它是公司估值和預計價值的來源。一般來說,投資者應該儘量關注擁有多個2期臨牀試驗項目的公司(即有多個藥物處於2期試驗階段,而不是單一藥物處於多個2期臨牀試驗階段)。
單一產品生物技術公司成功時確實可以成爲大贏家,但反之亦然。如果這唯一的候選產品失敗,他們就會遭受毀滅性的損失。
並非所有疾病都具有同等價值
有些疾病擁有巨大的潛在市場,但競爭也異常激烈,且對安全性或療效的要求也十分嚴格。例如,雖然癌症和關節炎是擁有數十億美元市場潛力的主要疾病,但目前已有許多藥物獲批上市。如果新藥缺乏創新性,例如療效更佳、副作用更少,它們甚至可能無法獲得批准,更不用說找到巨大的市場了。
另一方面,罕見疾病可能蘊含着比人們意識到的更大的機遇。所謂的“孤兒藥”針對的是受影響人數不足20萬人的疾病,但想想看,僅僅讓2萬人使用一種每年售價5萬美元的藥物,就已經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創收機會。此外,開發孤兒藥的公司還會獲得一些額外的支持,例如市場獨佔權和寬鬆的試驗入組標準。
因此,幾乎任何疾病目標都能通過合適的藥物獲得成功。很少有人認爲不安腿綜合徵是一種疾病,但針對這種綜合徵的藥物卻取得了良好的銷售業績。同樣,市面上有一種藥物,其唯一宣稱的用途是讓睫毛長得更長,這表明人們永遠不能完全否定一個想法。
話雖如此,投資者應該謹慎對待那些試圖攻克某些疾病的公司。無數公司曾嘗試開發治療敗血症、阿爾茨海默病和肥胖症的有效藥物,但都以失敗告終。雖然最終會取得成功,回報也會豐厚,但也可能會出現毀滅性的失敗,而投資者的勝算並不大。
企業理念
投資者還需要了解公司管理層的目標和宗旨。許多生物技術公司打算自行開發藥物,然後將其出售給更大的製藥公司,以換取預付款和未來的特許權使用費。其他公司則保留市場營銷權,並組建自己的銷售團隊。最終,這些公司似乎爲股東創造了最大的價值,但這條路風險更大。
還要記住,這不一定是一個孤注一擲的決定。生物科技公司可以選擇與規模更大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廣某種藥物,也可以選擇這樣做來建立內部銷售團隊,而無需完全犧牲來自特許權使用費的現金流。
資本結構和融資選擇
生物技術公司燒錢,這是不爭的事實。臨牀試驗也耗費巨資(通常數千萬美元,甚至數億美元),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投資者應該努力尋找資金充足、能夠滿足短期臨牀需求的公司。
本質上,讓其他投資者承擔稀釋股份總是好的,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並非總是可行的選擇。公司通常會等到有好消息公佈,並能以更高的價格出售股票後再進行融資。等待時間過長,會讓投資者面臨錯過利好消息的風險,而利好消息正是生物科技投資收益的主要來源。
綜述
毫無疑問,生物科技投資風險極高,失敗的案例遠多於成功的案例。即便如此,只要有耐心、深入研究並注重細節,投資者完全有可能找到回報豐厚的投資機會,其回報遠超偶爾的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