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勢頭喜人,因此股市會很好”。美國投資家、GMO公司的傑瑞米·格蘭桑認爲,這個說法最喜聞樂見,但也是錯誤的。比如,“如果近來的生產力、利潤率以及GNP增勢非常強勁,那麼它們將繼續保持這種強勁的態勢,因此股市將繼續上漲。”不幸的是,歷史數據沒有發現這種相關性。格蘭桑列出了美國1950-2003年經濟發展的三個重要數據,即利潤率、GNP增長率和生產力增長率,比較後發現,即期數據和兩年後數據的相關係數分別是-49%、-9.4%和1.5%,也就是說,當前走勢與兩年後的走勢都是負相關的。那麼,這三個指標與未來兩年的股市回報率的相關性又如何呢?它們也是負相關的,分別爲-4.1%、-5.2%和-10.30。原因在於股市的表現要提前於宏觀經濟。
許多人利用通貨膨脹對市盈率進行預期,這是因爲從幾個月的時間視野來看,它們基本上是同步的,但是長遠而言,這是一種幻覺。縱觀歷史上高聳的股市巔峯—1929年、1965年以及2000年—在這些點上,中期回報都很貧乏,當時的通貨膨脹率和利率也都很低。相反,產生很好中期回報的市場低谷,比如1982年,其通貨膨脹率和利率都很高,分別是13%和16%。
中期回報的這種均值迴歸特性,可以通過以下研究結果反映出來:從1925年以來,分別在通貨膨脹率和利率最高和最低的年度裏購買股票,然後,平均持有5年,結果是:在高通脹率和高利率年度裏購買股票的收益率高於在低通脹率和低利率年度購買股票的收益率,幅度分別爲年均2.5%和2.4%,這是非常不錯的結論。
多年前,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莫迪利安尼就已經點明要害:股票是真實資產,其價格應該等於真實的重置價值,並且,贏利可以傳遞通貨膨,而不會受通貨膨脹的打擊。因此,爲了避免產生對宏觀經濟錯位的預期,應當重視股市的預期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