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產銷大國而非製造強國
中國從2003年起己經成爲世界第四大汽車製造國,但是同德、美、日等國家相比,我國只是汽車產銷大國而不是製造強國。目前,國內的汽車產業幾乎成了世界汽車巨頭的組裝車間,我們的汽車工業需要與國外大的汽車巨頭聯手才能生存下去。現在的主流熱銷車如奧迪A6. 別克、大衆帕薩特、本田雅閣這些“國產車”全是國外品牌,而且這些新款車型都依賴引進國外的技術,在國內合資生產,我們並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換句話說,這些車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車。
現在,我國汽車工業幾乎還仍停留在“引進來”的階段。當然,直接引進一些國外的技術有不可否認的好處,特別是在我國汽車生產技術還相對落後的現在,將國外的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人才引進來,利用我們的本地優勢進行生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起到“引玉”的作用。但是汽車工業的現代化是買不來的,不創新就沒有出路,不創出自己的品牌就要永遠受制於人。現在的巴西就是這樣,正在淪爲世界汽車巨頭的裝配車間。這樣的前車之鑑爲中國的汽車界敲響了警鐘。
(2)自主創新與兼併重組是未來發展的主基調
《汽車產業“十一”發展規劃綱要》,將在2006年初基本定稿,由國家發改委發佈以後,將成爲引導中國汽車業未來5年發展的綱領性文件。《綱要》最引人注目之處,就是國家將大力支持發展自主品牌,自主創新;鼓勵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5%以上的汽車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做大做強。
未來5年間,汽車業發展的外部環境將發生很大的變化。根據中國加入WTO的承諾,到2006年的7月1日,中國將把整車關稅降到25%,零部件平均關稅要降到10%。自主創新、發展自主品牌將是迫在眉睫的大事。
另外,國際汽車產業經歷了百年的歷史,產業整合已經完成,形成目前的“6十3”產業格局。而中國目前有120多家大大小小的汽車廠商,年產僅500萬輛,還不及通用、豐田等大公司一家的產量。企業規模小,產業集中度低,且內部無序競爭。資源內耗是中國汽車業存在的嚴重問題。
爲了中國汽車企業能夠做大做強,產生幾個能參與國際競爭的企業集團,中央期望汽車廠商“整合資源、形成拳頭、形成效益”。爲此,國家鼓勵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15%以上的汽車企業,通過兼併重組做大做強。這說明,政府將支持整個汽車業圍繞幾大集團進行重新整合。
(3)人民幣升值對汽車行業的影晌
人民幣小幅升值(在5%以內),對汽車行業影響不大;若持續升值,則會存在一定負面影響,會對國內汽車價格體系帶來一定衝擊。
人民幣升值一方面有利於降低成本,一特別是對國產化率較低的企業將降低其採購成本,人民幣升值將使其獲益,國產化率低的轎車類上市公司更是如此。
但另一方面,人民幣升值將使國內購買力增加,進口汽車價格將下降,從而對國產汽車價格帶來一定壓力。這將增加汽車價格不確定性因素,給現有的汽車價格體系帶來衝擊。
(4)消費稅與燃油稅對汽車業構成衝擊
從各方面因素分析,消費稅稅率調整與實施燃油稅將是勢在必行的。消費稅調整將影響企業產品發展戰略和消費導向。實行汽車消費稅調整政策,短期雖會對以生產大中排量車型爲主的企業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但由於國內各主要汽車製造企業已在紛紛調整自己的產品戰略格局,拓展產品系列和服務領域,因此,未來生產小排量車型的企業並非就一定會有良好的回報。
從總體上說,汽車消費稅稅率變化後,小排量車型獲益有限,對大排裏車型的私人購買衝擊將較大。它更多地體現爲國家對小排量汽車的鼓勵政策,並強化消費稅對汽車消費的導向作用。
相對於汽車消費稅稅率的調整,實施燃油稅將對整個行業帶來較大影響、因爲前者畢竟是一次性開支,而後者則是經常性支出。有調查顯示,如果燃油均價超過5元/升,國內將有近60%的消費者或延遲購車,或放棄購車轉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所以,相比於汽車消費稅、實施燃油稅政策,將會對整個汽車行業產生真正的衝擊,而且低收人羣體的相關價格敏感性要遠高於高收入羣體。
(5)盲目擴產將帶來產能過剩
上海通用在完成浦東金橋南廠、金橋北廠、煙臺東嶽汽車和瀋陽北盛汽車四大整車生產廠和浦東;金橋動力總成、煙臺東嶽動力總成兩大動力總成的生產建設佈局後,年產能達到48萬輛;韓國現代在中國的兩個合資企業東風悅達起亞和北京現代近期都啓動了第二工廠的建設,前者規劃年產能43萬輛,後者規劃年產能60萬輛,豐田在中國的合資夥伴中,一汽豐田第三工廠預計在2007年7月中旬正式投產,計劃3個工廠的總年產能要達到50萬輛,配合廣汽豐田的30萬輛年產能,到2010年,豐田要在中國市場實現年產80萬輛的目標;福特計劃將年產能從15萬輛提升到2007年的36萬輛;標緻雪鐵龍和日產也將在2005年和2006年使年產能分別達到30萬輛。這還不包括已經完成擴產任務的上海大衆、一汽大衆以及正在準備擴產的吉利等企業。
國家發改委已經對汽車擴產發出了預警: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已有的整車生產能力約爲800萬輛/年,加上在建生產能力220萬輛,建成後產能累計將達1020萬輛/年。而2004年的汽車銷量只有500萬輛左右。同時,各地投資熱情仍然不減,正在準備投資的規模預計可達1000萬輛。
這將會對汽車的價格和銷售產生較大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