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聽人講:行情總是在絕望中誕生,在半信半疑中成長,在憧憬中成熟,在充滿希望中毀滅。當大多數的人都對行情絕望時,往往就是股市的谷底;面人人樂觀時,股市通常就離頭部不遠了。所以市場在初冷、初熱時,可以順熱操作,但到了市場極冷和極熱時,投資人應該反向操作,波段的利潤才比較大。
反市場操作在股市中是相當重要的原則,但無論是誰都很難絕對超然客觀或無動於衷的。當大家都很樂觀時,敢毅然看淡賣出;或是當大家都絕望退場時,能勇敢買進的人,實在很少。
其實股市每口的交易都不斷上演這樣的情節:“如果早知道……就好了“投資人也許常會這樣的跺腳,或後悔嘆氣,我們知道“貪”和“貧”兩字只差一“點”和一“撇”而已,也可以算是一念之間,如果能在買賣股票時,把握住一些原則,多些謹慎、警覺和勇氣,纔有機會成爲少數贏家的一員。
(1)行情冷淡,可分批進場
譬如當股市行情冷清,周遭的朋友要不是高度套牢,無法忍痛殺出,不然就是因爲對後市看淡,沒有股票,想再等更低點,這時候大部分的媒體或專家也都趨於保守。一般投資大衆都想等到漲勢確認後,再進場也不遲,這也沒有錯,畢竟一般人的資金有限,是禁不起太早買進而又再三重挫的。
但如果你擁有較多的資金,可以考慮提前分批進場,將資金作妥善配置,先拿出其中原先欲投人股市比重中的二至三成,半‘’強迫”自己慢慢在接近整數價位關卡,或是指數的重要支撐區,或是針對個別績優股,採用定時定點定量買進,儘量讓你的成本貼進市價。
因爲我們無法精確掌握最低的買點,若使用此招,則要以在控制的資金比重下,承擔有限的風險。而有些基本持股,幸運的也許幾個月之後就開始反彈,但也有可能是空頭市場,一到兩年之間都在盤整,期間可能要經過一段煎熬的套牢期,但終究不會永無翻身之日。等到重挫之後,行情慢慢回穩時,你再快速加碼,提高持股比重,那你就比別人快了好幾步。
(2)行情熟絡,適時調降持股比重
相反地,如果股市新聞連上報紙頭條好幾天,而且媒體、分析師一致看好股市,看看周遭朋友聊天,甚至街頭討論話題,都離不開股市,人人手中都有股票,而且到處詢問明牌時,這即使不是最高點,也離最高點不遠了。當然,這時候要你全部賣出股票而退出股市,也是一件頗爲難的事。擬定計劃,先不要再增加持股,到一定時機,可試着先調降持股比重到五成以下,而且隨着行情節節高漲而強迫出脫,最後一部分的持股則是看到行情轉壞時再從容出場。
這種機械式的調降持股,在設定分批賣出的標準時,可以個股的整數價位、大盤的指數,或是市場認爲的關卡,也可以自己預期的報酬率爲準,經自己逐步處理股票,理論上可以做到指數越高,持股越少。這樣雖不會所有的股票都賣到最高點,但之前大部分的持股已先賣到相對高檔的價位,即使最後一批股票,等行情確定下跌時再出手,先前所獲得的利潤應足可以涵蓋最後面一個“點”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