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信用利差?
信用利差是美國國債與期限相同但信用質量不同的其他債務證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美國國債與其他債券發行之間的信用利差以基點爲單位,收益率差異 1% 相當於利差 100 個基點。例如,收益率爲 5% 的 10 年期國債和收益率爲 7% 的 10 年期公司債券的信用利差爲 200 個基點。信用利差也稱爲“債券利差”或“違約利差”。信用利差可用於比較公司債券和無風險替代品。
信用利差也可以指一種期權策略,即在同一基礎證券上賣出高溢價期權並買入低溢價期權。這爲進行兩筆交易的人的賬戶提供了信用。
瞭解信用利差(債券和期權)
債券信用利差
債券信用利差反映的是同期限國債和公司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美國財政部發行的債券被用作金融業的基準,因爲其無風險地位得到了美國政府的充分信任和信用支持。美國國債(政府發行的)被認爲是最接近無風險的投資,因爲違約的可能性幾乎爲零。投資者對獲得償還抱有最大的信心。
公司債券,即使是最穩定和評級最高的公司,也被認爲是風險較高的投資,投資者要求獲得補償。這種補償就是信用利差。舉例來說,如果10 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爲 2.54%,而 10 年期公司債券收益率爲 4.60%,那麼公司債券的利差比美國國債高出 206 個基點。
信用利差(債券)=(1 - 回收率)*(違約概率)
不同證券的信用利差取決於債券發行人的信用評級。發行人違約可能性較小的高質量債券可以提供較低的利率。發行人違約可能性較高的低質量債券需要提供較高的利率來吸引投資者進行風險較高的投資。信用利差波動通常是由於經濟狀況的變化(通貨膨脹)、流動性的變化以及特定市場的投資需求造成的。
例如,當面臨不確定或惡化的經濟狀況時,投資者往往會轉向安全的美國國債(買入),而通常以犧牲公司債券(賣出)爲代價。這種動態導致美國國債價格上漲,收益率下降,而公司債券價格下跌,收益率上升。利差擴大反映了投資者的擔憂。這就是爲什麼信用利差通常是經濟健康狀況的良好晴雨表——擴大(壞)和縮小(好)。
投資者和金融專家使用多種債券市場指數來追蹤不同類型債務的收益率和信用利差,這些債務的期限從 3 個月到 30 年不等。其中一些最重要的指數包括高收益和投資級美國公司債券、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免稅市政債券和政府債券。
新興市場和低評級公司發行的債券的信用利差大於政府機構和較富裕和/或較穩定的國家發行的債券。期限較長的債券的利差較大。
重點
- 信用利差反映同一期限的國債和公司債券之間的收益率差異。
- 債券信用利差往往是衡量經濟健康狀況的一個很好的指標——擴大(壞),縮小(好)。
- 信用利差還可以指一種期權策略,即在同一標的證券上寫出高溢價期權並買入低溢價期權。
- 信用利差期權策略應產生淨信用,即交易者可以獲得的最大利潤。
信用利差作爲期權策略
信用價差也可以指一種期權策略,交易者買入和賣出相同類型和到期日但執行價格不同的期權。收到的期權費應大於支付的期權費,從而爲交易者帶來淨信用。淨信用是交易者可以獲得的最大利潤。兩種這樣的策略是牛市看跌價差(交易者預期標的證券會上漲)和熊市看漲價差(交易者預期標的證券會下跌)。
熊市看漲價差的一個例子是,以 2 美元的價格買入 ABC 1 月 50 日看漲期權,並以 5 美元的價格賣出ABC 1 月 45 日看漲期權。交易員的賬戶淨賺每股 3 美元(每份合約代表 100 股),因爲他們因賣出 1 月 45 日看漲期權而獲得 5 美元溢價,而買入 1 月 50 日看漲期權則需支付 2 美元。如果期權到期時標的證券價格等於或低於 45 美元,則交易員獲利。這也可以稱爲“信用價差期權”或“信用風險期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