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度反應是指某一事件引起股價劇烈波動,超過預期的理論水平,然後再以反向修正的形式迴歸到應有的價位上。這是世界各國股票市場中普遍存在的現象。De Bondt和Thaler(1985)首先提供了美國股市存在長期過度反應的證據。他們的研究表明:前3-5年內表現較好的股票贏家組合在接下來的3-5年內表現較差,而前3-5年內表現較差的股票輸家組合在接下來的3-5年內表現較好。也就是說,股市中不存在“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現象,而是存在反向修正的趨勢。除關國外,其他國家股市中也存在相似』的現象。迄今爲止的研究表明,西班牙(Alonso和Rubio,1990)、巴西(da Costa,1994)、澳大利亞(Clive,2000)等國以及中國香港地區(Alexander,1999)的股市中均存在過度反應現象。
施東暉(2001)採用滬市1993年1月2日至2000年8月1日股票的周漲跌幅作爲研究數據,以分紅、送紅股、配股、轉增股本爲研究事件進行研究,結果顯示,上海股市確實存在過度反應現象,股價大幅漲跌後將發生相反方向的價格修正。而且,初始的價格漲跌幅越大,隨後的反向修正幅度也越大,並且“輸家組合”修正幅度要大於“贏家組合”的修正幅度,意味着投資者對壞消息、的過度反應要強於好消息的過度反應。但在股價發生反向修正一週以後,“贏家組合”的累積異常收益一直大於“輸家組合”的累積異常收益,顯示出上海股市存在“強者恆強、弱者恆弱”的運行特點。
股票市場上過度反應現象的產生是由於投資者對事件影響不能理性地正確評價造成的。股票價格與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而由於投資者心理認知的偏差、信息處理能力的限制、決策行爲的有限理性以及羣體行爲的固有缺陷,他們在得知某一利好消息後,往往會對未來股價過於樂觀,導致股價超理論水平上漲;而在得知某一利差消息後,又往往會對未來股價過於悲觀,導致股價超理論水平下跌。但經過一段時間消化之後,投資者能夠合理評價、修正事件影響時,股價就會產生反向修正,即原來超漲的或跌幅低於理論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會超跌或漲幅低於理論水平,而原來超跌的或漲幅低於理論水平的在反向修正中便會超漲或跌幅低於理論水平。
在我國,由於證券市場是一個新興的市場,成長的歷史尚短,同時又是在經濟改革和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運行和發展起來的,處於體制改革和運行機制的轉型期。這其中變數多、不確定性高。個體投資者又普遍缺乏相關的證券投資知識,對操作技巧也掌握不夠。因此,各種政策和事件對於投資者的心理和行爲有着很大的影響力。而政策和事件的突發性、隨機性往往使投資者產生強烈的短期從衆行爲和過度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