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位最偉大的投資者
優秀的基金經理就像金融界的搖滾明星。最偉大的投資者都憑藉自己的成功賺得盆滿鉢滿,而且在許多情況下,他們還幫助數百萬其他人獲得了類似的回報。
這些投資者在交易策略和理念上有很大差異;有些人想出了分析投資的新穎和創新方法,而其他人則幾乎完全憑直覺選擇證券。這些投資者的共同點在於他們持續擊敗市場的能力。
本傑明·格雷厄姆

本傑明·格雷厄姆是一位出色的投資經理和金融教育家。除其他著作外,他還撰寫了兩本具有無可比擬重要意義的投資經典著作。他還被公認爲兩大基本投資學科——證券分析和價值投資之父。
格雷厄姆價值投資的精髓是,任何投資的價值都應該遠遠超過投資者支付的價格。他相信基本面分析,並尋找資產負債表強勁的公司,或那些負債較少、利潤率高於平均水平、現金流充足的公司。
約翰·坦普爾頓

約翰·鄧普頓是上個世紀最偉大的反向投資者之一,據說他在大蕭條時期低價買入,在互聯網繁榮時期高價賣出,並在其間做出了不少正確的判斷。鄧普頓創建了一些全球最大、最成功的國際投資基金。1992 年,他把自己的鄧普頓基金賣給了富蘭克林集團。1999 年,《Money》雜誌稱他爲“本世紀最偉大的全球選股者”。鄧普頓是居住在巴哈馬羣島的歸化英國公民,因其衆多成就而被伊麗莎白二世女王授予爵士稱號。
小托馬斯·羅·普萊斯
[照片庫中不存在之前上傳的圖片]
托馬斯·羅·普萊斯 (Thomas Rowe Price Jr.) 被認爲是“成長型投資之父”。他成長的幾年都在與大蕭條作鬥爭,他學到的教訓是不要遠離股票,而是要擁抱它們。普萊斯認爲金融市場是週期性的。作爲一名反對大衆的人,他開始長期投資優秀的公司,這在當時幾乎是聞所未聞的。他的投資理念是投資者必須更加關注長期的個人選股。紀律、流程、一致性和基本面研究成爲他成功投資生涯的基礎。
約翰·內夫

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
內夫於 1964 年加入惠靈頓管理公司,並在該公司工作了 30 多年,管理着該公司的三支基金。他偏愛的投資策略是通過間接途徑投資熱門行業,他被認爲是一位價值投資者,因爲他專注於市盈率低、股息收益率高的公司。他管理溫莎基金 31 年(1995 年結束),回報率爲 13.7%,而同期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回報率爲 10.6%。這相當於 1964 年初始投資的 53 倍以上。
傑西·利弗莫爾

專題新聞社/斯特林格/蓋蒂圖片社
傑西·利弗莫爾沒有受過正規教育,也沒有股票交易經驗。他白手起家,從成功者和失敗者身上學習。正是這些成功和失敗幫助鞏固了交易理念,這些理念至今仍可在市場上找到。利弗莫爾十幾歲時就開始爲自己交易,到 16 歲時,據報道他的收益已超過 1,000 美元,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在接下來的幾年裏,他通過與所謂的“對賭行”做對賭賺錢,這些對賭行不處理合法交易——客戶與莊家對賭股價走勢。
彼得林奇

來自蓋蒂圖片社的《生活》圖片集
彼得·林奇從 1977 年到 1990 年管理富達麥哲倫基金,在此期間,基金資產從 1800 萬美元增長至 140 億美元。更重要的是,據報道,林奇在這 13 年中有 11 年超過了標準普爾 500指數基準,年平均回報率達到 29%。
彼得·林奇經常被描述爲“變色龍”,他適應當時任何有效的投資風格。但在挑選特定股票時,彼得·林奇堅持選擇他所瞭解和/或容易理解的股票。
喬治·索羅斯

世界經濟論壇
喬治·索羅斯擅長將宏觀經濟趨勢轉化爲高槓桿、高利潤的債券和貨幣投資。作爲一名投資者,索羅斯是一名短期投機者,對金融市場的走向下了大賭注。1973 年,喬治·索羅斯創立了索羅斯基金管理公司的對沖基金公司,該公司最終發展成爲著名且受人尊敬的量子基金。近二十年來,他一直管理着這隻積極進取且成功的對沖基金,據報道,其年回報率超過 30%,有兩次年回報率超過 100%。
沃倫·巴菲特

沃倫·巴菲特(圖片:Alex Wong/Getty Images)
沃倫·巴菲特被稱爲“奧馬哈先知”,被視爲歷史上最成功的投資者之一。
遵循本傑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原則,他主要通過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購買股票和公司,積累了數十億美元的財富。1965 年向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投資 10,000 美元的人如今已超過 1.65 億美元。
巴菲特的投資風格以紀律性、耐心和價值爲特徵,幾十年來一直表現優於市場。
約翰(傑克)博格

博格於 1975 年創立先鋒集團共同基金公司,並將其打造成全球最大、最受尊敬的基金髮起人之一。博格開創了無佣金共同基金,併爲數百萬投資者倡導低成本指數投資。他於 1976 年創建並推出了第一隻指數基金先鋒 500。傑克·博格的投資理念主張通過投資具有無佣金、低成本、低週轉率和被動管理特點的廣泛指數共同基金來獲取市場回報。
卡爾·伊坎

卡爾·伊坎是一位激進且好鬥的投資者,他利用自己在上市公司的所有權地位來迫使公司做出改變,以提高其股票的價值。伊坎在 20 世紀 70 年代末開始認真進行公司收購活動,並於 1985 年惡意收購環球航空公司 (TWA),一舉成名。伊坎最出名的是“伊坎提升”。這是華爾街的流行語,用來描述公司股價的上漲,通常發生在卡爾·伊坎開始購買他認爲管理不善的公司的股票時。
威廉·H·格羅斯

史密森尼國家郵政博物館
比爾·格羅斯被譽爲“債券之王”,是全球領先的債券基金經理。作爲太平洋投資管理公司 (PIMCO) 債券基金系列的創始人和董事總經理,他和他的團隊管理着超過 1.92 萬億美元的固定收益資產。
1996 年,格羅斯成爲第一位入選固定收益分析師協會名人堂的投資組合經理,以表彰其對債券和投資組合分析進步的貢獻。
結論
任何有經驗的投資者都知道,開闢自己的道路並創造長期、超越市場的回報並非易事。因此,很容易看出這些投資者如何在金融史上爲自己開闢了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