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都有這種體會,操作股票是一件非常艱辛的事情——包括選股難、買賣時機選擇難、對市場消息判斷難等等。以上諸難往往會令投資者把股市買賣看做是件苦差事。爲了打開這個情結,筆者向大家介紹一位把投資變成藝術的投資大師——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是美國、乃至全球首屈一指的投資專家,他對共同基金的貢獻,猶如喬丹對籃球的貢獻。彼得.林奇的美妙之處突出地本現在他把投資變成了一種藝術,把投資提升到一個新的境界。在他掌管麥哲倫基金期間所創下的投資報酬率在股市的歷史裏,幾乎無人能出其右。13年間,該基金的管理資產由2000萬美元鹹長至140億美元,13年間的年平均複利報酬率達29%,該基金也成爲世界上最成功的基金之一。
到底彼得.林奇憑什麼能取得如此嬌人的成績呢?筆者研究發現,原來彼得,林奇有着一整套完整的投資買賣法則,他的這一法則如今已被世界投資者稱爲像喬丹對籃球的貢獻樣,被視爲是一門藝術了。
彼得.林奇一直以選股能力強著稱。他有一句名言:只要用心對股票做一點點研究,普通投資者也能成爲股票投資專家,並且在選股方面的成績也能像華爾街的專家樣出色。他還說:對於外行人來說投資機會隨處可見。只要仔細觀察一下商業的發展趨勢,留心一下週圍的世界,從購物中心到自已工作的地方,你就可以比專業分析人員更早地發現那些潛在的會大獲成功的公司。
彼得.林奇認爲,專家和大師的區別就是,大師總是能夠把複雜的事情用簡單易懂的通俗語言來解釋清楚。對F股票投資這種人門門檻比較低的行業來說,國內的、國外的、技術的、基本的,各類專家可謂數不勝數,不過真正能稱得上大師的,或許用10個手指頭就可以數得過來。
投資者不要以爲彼得.林奇的投資方法很複雜。其實,彼得.林奇的理念可以用簡單的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好公司的股票遲早會有良好的表現。因而,林奇崇尚對上市公司的分析和調查。當然,林奇並不認爲對上市公司的分折和調查需要怎樣高深的知識和方法,他認爲每一個普通的投資者只要用自已3%的腦力就能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和那些處在平均水平之上的華爾街專業人員選得一樣好。
那麼,具體應怎樣尋找值得投資的股票呢?彼得.林奇的做法往往是從生活中和身邊的事情開始,其主要思路就是產品一上市公司——股票這個順序。也就是說,從生活中發現的暢銷產品,從而挖掘出能夠上漲幾倍的潛力股票。這既是彼得.林奇的強項,也是其草根企業調查文化的典型模式。
筆者前幾年在逛商場的時候,偶爾發現貴州茅臺等-批知名的酒類銷售價格非常堅挺,無論是經濟蕭條還是繁榮,貴州茅臺的銷售價格總是穩步上升。根據這一市場銷售現象,2003 年筆者大膽在22元價位上購入了貴州茅臺,作爲長線持有的投資品種。果然,貴州茅臺沒有察負筆者的期望,在短短的四五年間,股價最高見到230元,加上除權價格,貴州茅臺足足翻了十幾倍,讓筆者真正嚐到了學習投資大師心法的甜頭。
關於如何尋找賺錢的股票,彼得.林奇還有很多獨特的方法。比如,他將上市公司分成六種不同的類型:穩定緩慢增長型,大笨象型,快速增長型,週期型,資產富餘型,以及轉型困境型。這些不同類型公司股票的預期收益也不同。投資者面對這些不同類型的公可可以有不同投資方法和收益預期。比如,你持有的是緩慢增長型的股票,那麼就不應該指望它會有多麼了不起的表現。相反,如,果你持有的是快速增長型的股票,那麼就不應該輕易地將其賣出。像我國的貴州茅臺就屬於快速增長型的股票。這種模型分類的好處就是可以令投資者減少對股票的不切實際的期望。
在學習彼得.林奇投資理念的過程中,令筆者感觸最大的是彼得.林奇對投資組合的宣揚。隨着巴菲特集中投資理念的盛行,很多投資者已經對分散風險和投資組合嗤之以鼻。不過,筆者還是認爲,對於一個普通投資者來說,投資組合有其非常合理的一面。投資組合可以有效地幫助投資者控制股票投資風險,從而引導投資者逐步走向成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