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股市下跌,你的投資組合價值大幅縮水時,你很容易會問自己或你的理財顧問(如果你有的話):“我應該把錢撤出股市嗎?” 這可以理解,但很可能並非最佳做法。你或許應該問:“我不應該做什麼?”
答案很簡單:不要恐慌。恐慌性拋售通常是人們在股市暴跌、投資組合價值大幅縮水時的本能反應。因此,提前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價格波動(或波動性)將如何影響您至關重要。您還可以通過多元化投資來對沖投資組合,從而降低市場風險——持有各種投資,包括一些與股市相關性較低的投資。
概要
- 提前瞭解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將有助於您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並防止您在市場低迷時感到恐慌。
- 在多種資產類別之間實現投資組合多元化可以降低市場崩潰時的風險。
- 嘗試股票模擬器(在投資真錢之前)可以深入瞭解市場的波動性以及您對此的情緒反應。
我爲什麼不應該驚慌?
投資可以幫助您保障退休生活,最大限度地利用您的儲蓄,並通過複利的魔力增加您的財富。那麼,根據2021年7月蓋洛普的一項調查,爲什麼44%的美國人不投資股市呢?蓋洛普認爲,原因是2008年金融危機和過去一年的劇烈市場波動導致人們對市場缺乏信心。此外,那些沒有足夠的儲蓄來維持月度生活的人通常也沒有錢投資股市。
蓋洛普的調查顯示,從2001年到2008年,平均有62%的美國成年人表示自己持有股票,這一比例自此之後從未達到過。由於經濟衰退或新冠疫情等外部事件導致的股市下跌,可能會考驗風險承受能力和多元化投資等核心投資原則。重要的是要記住,市場具有周期性,股價下跌不可避免。但低迷只是暫時的。明智的做法是着眼長遠,而不是在股價處於低位時恐慌性拋售。
長期投資者深知市場和經濟終將復甦,投資者應該爲這種反彈做好準備。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市場暴跌,許多投資者拋售了所持股票。然而,市場在2009年3月觸底,並最終回升至之前的水平,甚至遠超預期。恐慌性拋售者可能錯過了市場上漲的機會,而留在市場的長期投資者最終得以復甦,並在這些年裏表現得更好。
更近的例子是,2020年3月,受全球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標普500指數在短短四周多的時間裏暴跌35%,股市11年來首次進入熊市。此後,該指數不僅迅速從低點反彈,還多次創下歷史新高。
在市場大幅回調時,與其驚慌失措,在低點拋售以鎖定損失,不如制定熊市策略,在熊市時期保護你的投資組合。以下三個步驟可以幫助你避免在股市下跌時犯下頭號錯誤。
1.瞭解你的風險承受能力
投資者或許還記得第一次經歷市場低迷的感受。對於缺乏經驗的投資者來說,投資組合價值的快速下跌至少可以說是令人不安的。因此,在構建投資組合的過程中,而不是在市場陷入拋售的痛苦時,提前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至關重要。
您的風險承受能力取決於多種因素,例如您的投資期限、現金需求以及對損失的情緒反應。風險承受能力通常通過問卷調查來評估;許多投資網站都提供免費的在線問卷,可以幫助您瞭解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瞭解自己對市場虧損的反應,一個方法是在實際投資前先試用股市模擬器。使用股市模擬器,您可以投資一定數量的虛擬現金,例如10萬美元,體驗股市的漲跌。這將幫助您評估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
您的投資期限是決定您風險承受能力的重要因素。例如,退休人員或即將退休的人可能希望保留儲蓄並在退休後獲得收入。這類投資者可能會投資低波動性股票或債券及其他固定收益工具的投資組合。然而,較年輕的投資者可能會投資於長期增長,因爲他們有多年的時間來彌補熊市造成的損失。
2. 做好損失準備並限制損失
要想頭腦清晰地投資,你必須掌握股市的運作方式。這能讓你分析意外的下跌,並決定是否應該賣出或買入。
最終,您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並制定可靠的策略來對沖損失。如果市場崩盤,只投資股票可能會導致您損失慘重。爲了對沖損失,投資者可以策略性地進行其他投資,以分散敞口並降低風險。
當然,降低風險需要權衡風險與回報,即降低風險也會降低潛在利潤。通過分散投資組合,並運用與股票相關性較低的另類投資(例如房地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下行風險。將一定比例的投資組合分散在股票、債券、現金和另類資產之間,是分散投資的精髓。每位投資者的情況各不相同,如何分配投資組合取決於您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目標等。執行良好的資產配置策略可以幫助您避免將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潛在風險。
3. 着眼長遠
大量研究證明,儘管股市回報在短期內可能波動較大,但從長期來看,股票的表現幾乎優於所有其他資產類別。在足夠長的一段時間內,即使是最大的跌幅,看起來也只是市場長期上漲趨勢中的曇花一現。這一點尤其需要在市場大幅下跌的動盪時期牢記。
着眼長遠還能讓你將市場大幅下跌視爲增持股票、積累財富的機會,而不是將其視爲可能讓你血汗積蓄化爲烏有的威脅。在熊市期間,投資者會不加區分地拋售股票,無論其質量如何,這爲以誘人的價格和估值買入精選藍籌股提供了機會。
如果您擔心這種方法可能等同於市場時機選擇,可以考慮使用平均成本法。使用平均成本法,您持有特定投資或資產(例如指數ETF)的成本可以通過定期購買等額投資來平均化。由於這些定期購買會隨着資產價格的波動而系統性地進行,因此最終可能會降低投資的平均成本。
按預定的時間間隔(例如每次發薪時)投資股票市場,有助於利用一種名爲“平均成本法”的投資策略。使用“平均成本法”,您持有某項投資的成本可以通過定期購買相同金額的股票來平均化,從而降低該投資的平均成本。
如果股市看起來可能崩潰,我是否應該賣掉所有股票並等到市場穩定後再買回來?
這種“擇時”策略理論上可能聽起來很容易,但在實踐中執行起來卻極其困難,因爲你需要在兩個決策上把握好時機——賣出,然後買回你的倉位。如果過早賣出,你就會面臨損失資金的風險。
至於重返市場,股市的觸底反彈過程通常發生在大量負面新聞的背景下,這可能會讓你對自己的買入決定產生懷疑。因此,你可能會等待太久才重返市場,而到那時,市場可能已經大幅上漲。正如大多數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會告訴你的那樣,成功投資的關鍵在於市場時間,而不是(市場)時機,因爲錯過市場最佳時機(這是無法預測的)會對投資組合的表現非常不利。
市場崩潰時債券價格會上漲嗎?
一般來說如此,但並非總是如此。在市場崩盤時表現最佳的債券是政府債券,例如美國國債;而風險較高的債券,例如垃圾債券和高收益債券,則表現不佳。美國國債受益於市場崩盤期間出現的“避險”現象,因爲投資者紛紛湧向被認爲更安全的相對安全的投資。在股市熊市中,由於各國央行傾向於降低利率以刺激經濟,債券的表現也優於股票。
如果我明年需要錢買房,我應該投資股市嗎?
絕對不是。如果您準備長期投資,那麼投資股市的效果最佳。在牛市期間,投資不到一年的股票可能很誘人,但短期內市場波動可能很大。如果您在市場低迷時需要支付房屋首付,那麼您就有可能在最不合適的時機清算股票投資。
綜述
知道股市下跌時該怎麼做至關重要,因爲市場崩盤會對投資者的心理和財務造成毀滅性打擊,尤其對缺乏經驗的投資者而言。股市下跌時的恐慌性拋售不僅不會改善你的投資組合,反而會損害它。投資者最好不要在熊市中拋售,而應該長期持有,原因有很多。
這就是爲什麼瞭解你的風險承受能力、投資期限以及市場在低迷時期的運作方式至關重要。不妨嘗試一下股票模擬器,以確定你的風險承受能力,並通過分散投資來規避損失。要想成爲一名成功的投資者,你需要耐心,而不是恐慌。
本文並非投資建議。投資任何證券均涉及不同程度的風險,可能導致部分或全部本金損失。讀者應諮詢合格的金融專業人士,以制定符合自身特定需求和財務狀況的投資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