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在以物易物的年代,在沒有價格的情況下就已經有成交了,所以市場的本質是交易的地方。或許成交量領先於價格就源自於此。如果參與者認爲利用成交量預測了股價的趨勢,那麼他其實是在說,無論是在上升趨勢中股價上漲力量的減少,還是在下降趨勢中股價下跌力量的減小,都可以通過成交量預先反映出來。
漢密爾頓統計了自1900年起,道·瓊斯工業指數總共有14個循環,成交量達到頂峯的時間比指數達到頂峯的時間平均提早5.6個月。由於高成交量和波峯的形成是有關聯性的,而波峯的形成通常會相對高成交量有一定的滯後,所以成交量的變化通常領先於股價的變化。因此,理想的價量關係無疑爲分析股價趨勢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工具。如圖1所示。成交量的最大位置爲2007年5月9日,而滬深300指數的最高點出現在10月17日。同樣,成交量的峯值比指數的峯值提前大約5個月。
從統計學意義上講,成交量是推動股價趨勢的原動力。成交量大意味着市場上的錢多。只要市場上的錢多,價格就不可能大幅下跌。如果成交量增加時,股價總上漲,則可期望上漲趨勢會繼續延伸,而且即使可能出現回落也是相當溫和短暫的;相反,如果成交量增加,股價總下跌,就可以預期股價會繼續下跌,反彈力度不僅有限而且短暫。
由於股價短期變化的實質是市場中買賣力量較量造成的—成交量發生驅動作用之後的結果反映在價格上,所以上升趨勢中購買力的減退和下降趨勢中拋售力量的減弱,都能夠預先反映到成交量的變化上。如果用分析股價的工具來分析,趨勢的反轉只有等到趨勢線等指標的突破,反轉才能確定。因此,從交易準備的角度考慮,越是提前預期,越能夠較充分地爲交易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