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我國證券市場經過20年的快速發展,券商作爲一個整體也得到長足的發展,但與國際同業相比較,無論在發展業務還是市場空間,都具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無疑保障了券商股未來突出的高成長空間。
業務層面:仍處在起步階段
當前,中國內地證券公司從事的業務主要包括經紀、投行、資產管理、自營業務等,約佔上市券商收入的80%以上,其中經紀業務佣金收入更是佔據證券公司業務收入的半壁江山。而融資融券、股指期貨、直投等新業務由於推出時間較短,對整個證券業的貢獻還不明顯。
根據券商財報,上市券商2012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爲467.56億元,其中經紀業務收入162.6億元,佔比34.78% ;承銷保薦業務收入57.39億元,佔比12.27% ;資管業務收入15.93億元,佔比3.41% ;利息收入75.48億元,佔比16.14% ; 自營業務收入107.5億元,佔比22.99%,成爲僅次於經紀業務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相比中國內地券商,美國同業的業務種類繁多,業務收入結構更爲多元化,2000年以後,佣金收入、投資收益、證券承銷、融資融券等收入合計僅佔到美國證券公司業務收入的40%不到。其餘60%的業務收入來自多項業務,包括做市業務、大宗交易、資產管理、基金代銷等等。
結合高盛的案例,就創新業務對該公司乃至整個美國證券業的發展進行簡要分析。從高盛的發展歷程來看, 20世紀60年代,高盛在機構業務快速增長的背景下,依託原有的投行銷售隊伍,大力發展大宗交易業務和研究業務。
70年代,高盛利用其良好的投行品牌和資源,發展併購和反惡意收購業務,將投行業務由單純的證券承銷拓展到了收購兼併及諮詢領域。80年代,高盛在商品期貨大發展和垃圾債迅猛擴張的背景下,依靠收購商品期貨公司等方式發展商品及固定收益業務。
90年代,高盛轉變商業模式,介入資本中介業務,加大了對包括直投、衍生品投資、另類投資等領域,同時其資產管理業務也得到了很大的發展.
時至今日,高盛的業務主要分爲三塊:投資銀行、交易及本金投資和資產管理及證券業務。2009年交易及本金投資業務收入佔比達到76%,是高盛業務中佔比最大的一塊;投資銀行業務收入、資產管理及證券業務收入則各佔10%左右。倘若將高盛公司這三塊業務進一步拆分,可以發現其業務範圍相比國內券商要廣泛得多,而其佣金收入佔比極低。
業務結構升級:未來券商的核心競爭力
近兩年,我國證券公司經紀業務佣金率大幅下滑,成爲市場關注焦點之。但事實上,我國證券公司面臨的更深層次挑戰在於,在監管放鬆、原有的政策壁壘保護完全喪失後,券商可能將不得不考慮改變原有商業模式、重新建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過去20多年中,由於政策保護,我國證券行業的快速成長基本建立在相對粗放的規模擴張上。一家普通券商只要獲准新設網點,吸引(甚至只是等待)客戶交易,就能坐享交易佣金。
然而隨着當前營業網點數的不斷增加,預計處在完全競爭環境下的經紀業務佣金率可能難逃長期下滑的局面,而證券公司原本依賴規模擴張的增長模式在毛利率迅速下降的勢頭下已行不通。我們認爲,結合海外及我國證券公司實際情況,預計我國證券行業未來幾年將在微觀層面謀求產業升級,以改變原有盈利模式,建立全新的競爭力,我們將這場變革稱之爲“業務結構升級”
與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式類似,我們認爲證券公司的業務結構升級同樣包含兩層意思。
第一,利用全新的商業模式、組織架構、管理方法等,提高原有業務的競爭力。以經紀業務爲例,相比簡單收取通道收入,券商通過在投資諮詢服務上加大投入,培育競爭力,能夠有效地做到差異化服務,達到自身經紀業務的升級,美林證券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案例。
第二,進行業務轉移,提升高壁壘、高附加值業務佔比,即證券公司結合自身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對能形成核心競爭優勢的業務加大投入,逐步提高某項或某幾項壁壘高的業務收入佔比.
總體來看, 目前我國證券公司在進行業務結構升級方面仍處於比較主動的位置,未來兒年來自經紀業務的壟斷利潤還不會馬上消失,資產收益率仍維持在比較高的位置。證券公司依然能夠通過原有經營模式下的收入來貼補創新、升級所需花費的成本。同時,直投業務、融資融券、股指期貨,乃至金融衍生產品等各種創新業務的推出也使證券公司在一個更大的舞臺上找準自己定位,選擇適合自己的升級方式。
比較來看,美國券商股的業務結構更爲合理,不再簡單依賴傳統的經紀業務收入。高盛、大摩、美林等作爲美國傳統大型投行,投行業務收入直佔據很大的比重。隨着業務結構的調整,美國券商股財富和資產管理業務收入佔比逐漸增加;
同時這類公司的自營業務收入佔比也不容忽視,且多是資本中介業務,而非自擔風險的自營股票買賣;傳統經紀業務收入則僅佔美國證券公司收入的極小比重。即使是以低成本經紀業務聞名的嘉信理財,其佣金收入佔比也比國內券商低很多。
從狹義角度講,未來兩年推出的創新業務將持續爲證券行業帶來增量收定程度上改變證券業以往靠天喫飯的窘境。更宏觀的看,我國證券業未來可開拓的業務還有很多,包括新三板、國際板、做市業務、債券期貨、代銷保險產品、另類投資、大宗交易、金融衍生品等。從海外情況看,新業務及原有業務拓展帶來的收入將能完全抵消佣金率長期下滑的影響,使得我國證券業真正成爲長期成長的行業。
我國券商高成長股選擇:
業務結構升級的視角在新老商業模式面臨切換的背景下,行業同質性將不復存在,而大券商未來的境遇將明顯好於中小券商。目前市場給予中小券商的高估值溢價應是不可持續的。未來至兩年大小券商間的估值差異有望逆轉,大券商應逐步建立起估值溢價。
更爲重要的是,在創新推動下,倘若資本市場走好,各類創新業務的需求也將顯著提升,即創新業務也將展現其彈性。我們此前經常聽到諸如創新業務將使券商徹底擺脫週期的言論,對此我們並不認同。從實證角度看,美國證券業在經歷了近40年的創新後,經營業績依然與資本市場走勢嚴格正相關,並非呈現脫離資本市場的情況。
而當年的雷曼兄弟雖然在2002-2006年期間藉助債券業務取得了明顯超越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的盈利,但在2008 年也因次貸危機的爆發將盈利還給了市場。
而從理論上看,融資融券、直投、約定式購回、資產管理、新三板等絕大多數創新業務均與資本市場走勢緊密相關。打個形象的比方,資本市場如池塘,證券公司如其中的魚,創新的推進只是拓寬了池塘的邊界,但倘若水(資金)不進入池塘,證券公司如何折騰也無濟於事。因此資金的流入、資本市場的走好對於池塘中想要大展身手的證券公司而言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