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股的行業背景分析
(1)服裝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服裝行業是我國主要的出口創匯行業,對外開放程度很高。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服裝出口國有中國、韓國、意大利等,中國香港和臺灣地區也是主要的出口地區。我國服裝行業在20世紀90年代得到迅速發展,目前出口量遠遠高於其他國家。
根據國際統計局對中國大陸境內規模以上企業的統計,2003年服裝行業共有企業8847家,資產總額2218.43億元,產品銷售收入2970億元,利潤總額123.17億元。2004年服裝行業共有企業10076家,新增1129家企業;資產總額2597.36億元,同比增長17.08%;產品銷售收入3609.49億元,同比增長21.53%;利潤145.26億元,同比增加17.94億元,2005年1—3月,我國服裝行業共有企業10210家,新增134家企業,資產總額2504.10億元,產品銷售收入868.2億元,利潤34.05億元。
(2)服裝行業存在的問題
國內服裝行亞內部霓爭激烈而無序,服裝企業數量巨大,企業集中度不高,規模大小參差不齊。在紡織服裝的產業鏈中,國外企業控制了上游的織造開發及下游的服裝設計,在市場上形成了強有力的品牌效應。且由於沒有國際品牌的支持,中國的訂單價格縮水七成以上。甚至可以說,中國的服裝行業擁有一流的設備、二流的產品、三流的品牌,是一個能夠創造外匯,但並不能創造價值的行業。而且有數據表明,我國服裝行業利潤空間在縮小。根據中國服裝協會的調查,2004年規模以下的小企業效益情況更不理想。以人均利潤爲例,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兩項指標的平均數爲4762元;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下的企業“利潤總額”指標平均數是虧損13萬元,人均虧損322元,差距十分明顯。由於管理水平和經營策略等方面的差異,同是正常開工生產襯衫的企業,人均利潤高的可達到4000-6000元,低的只有300-400元;產值利潤率高的可以達到10%左右,低的只有0.2%。
(3)服裝行業的未來展望
在所有的行業中,服裝行業是個永恆的朝陽產業,作爲衣食住行之首,人類對錦衣美服的追求似乎永遠沒有止境。不管是遍佈大街小巷、星羅棋佈的個性服裝店,還是各大商場的高檔品牌服裝,從幾十元的低檔地攤貨到高達數千元甚至數萬元的進口服裝,只要符合潮流和消費者的口味,都有人願意掏錢捧場。很多城市“月光族”們的消費清單上,至少有1/3是用於服裝的開支。
衣食住行是人們生活的必然需要,以我國13億人口的生活需要計算,服裝行業的市場是十分巨大的。
服裝市場是穩步增長的,這種增長是人口增長的結果,也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結果。宏觀經濟的平穩運行促使服裝消費需求不斷上漲。
服裝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產業之一,目前我國的服裝產業正進入第二個轉型期,其特點是中性化、專業化、產業化、制度化。服裝產業的竟爭已由產品競爭向品牌競爭發展,而品牌競爭的核心是文化競爭。
隨着城市化率和人們收入的提高,消費者對服裝的品位追求越來越高。市場研究表明,64.8%的消費者在選擇購買服裝時,關鍵性的決定因素在於個性化。走精品之路,品牌個性化將成爲一種新的消費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