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的幾篇文章,我多次引用了賭場的例子。因爲賭場是一個博弈論的典型場景,而且是一個概率可以精確計算的理想環境。金融市場的情形要比賭場複雜,因爲其中很多概率是無法精確計量的。所以不確定性要遠高於賭場,也充滿了虛妄與假象。但是,在人性的部分,兩者是百分百共通的。事實上,無論是想成爲牌桌上的高手,還是想成爲股市高手,計算概率都是成功的必要前提。但是,光懂得計算概率仍然是遠遠不夠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你的勝率是51%,這意味着平均每100次交易,你有51次盈利,49次虧損。爲了簡單起見,這裏假設每次盈利和虧損的幅度是一樣的,而且不考慮交易成本。在這個例子中,你是有概率優勢的。這意味着,長期堅持下來,你一定能夠賺錢。堅持的時間越長,賺得越多。但是,很多人忘了,堅持並不是那麼容易的。很多人在實盤操作之前,只看到了盈利的51次,覺得很興奮。但實盤開始之後,你會發現虧損的那49次纔是重點。
根據行爲金融學的研究,人對於損失的敏感度是天然要高於盈利的。也就是說,虧損1萬元帶給你的痛苦程度,要高於盈利1萬元帶給你的愉悅程度。所以,從數學上來說,51%勝率的系統是一個具備概率優勢的長期盈利系統。但是,從感受上來說,這個系統卻是一個情感上虧損的系統。因爲這49次虧損帶給你的痛苦程度,要高於那51次盈利帶給你的快樂。所以,現實世界中的情況變成了:這是一個能盈利的系統,但是沒有幾個人能夠堅持下來。
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你在理念上有一個非常深刻的認知——要深刻地認識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叫作“盈虧同源”。你盈利51次和虧損49次,是因爲同一個根源,就是背後的同一個策略。如果你試圖要規避那49次的虧損中的一部分,那麼這個規避的動作同時也會導致你錯過那51次盈利的一部分。盈利和虧損,是一體兩面的。只有深刻地認識到這一點,你對待虧損纔會有正確的態度;也只有你正確地認識了虧損,你纔可能正確地盈利。
互聯網上曾流傳一篇文章,名爲《職業德州撲克手看交易:沒犯任何錯誤照樣輸個精光》,這篇文章的原始出處爲某個專業論壇,作者是一名職業的德州撲克手,但具體是誰已經找不到了。文章中有很多精彩觀點,尤其是關於“盈虧同源”和三個層次風險的描述。接下來的兩篇文章,我會引用其中的一些觀點,來向大家說明概率之外的升級。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列舉了兩種類型的交易者。
第一類交易者,我稱之爲“風險極度厭惡者”,這類人眼中,風險代表着虧損,虧損代表着失敗,失敗代表着……
總之很多不愉快的事情都是由這兩個字引起的,所以他們把制約風險放在自己交易系統中最重要的位置上。他們中的一部分人竭盡全力地優化自己的系統,以期望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可現實卻是殘酷的,不論他們如何掙扎,虧損始終不斷產生,從不停止,只是到底這樣虧,還是那樣虧的不同而已。
第二類交易者,我稱之爲“風險適度接受者”,他們認識到了盈虧同源的理念,在他們的系統中制定了相當包容風險的規則。他們認爲虧損是交易系統必然的成本,如果你刻意規避風險,這本身也會讓你失去了從市場上獲取利潤的機會。
根據作者的長期觀察,第二類交易者的成績遠遠好於第一類交易者。第二類交易者中,相當一部分人已經達到穩定盈利的層次。
事實上,人性中天然地不喜歡虧損。而認識到虧損並不一定是壞事,這是專業投資者必須要過的第一道心理門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