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水泥股的行業背景分析
水泥工業的發展與國民經濟,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密切相關。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也是世界水泥消費大國,但我國水泥行業明顯存在產業集中度低、新型幹法水泥比例低、散裝水泥比例低的三“低”現象。我國水泥生產業中,工藝落後的小型企業佔絕大多數,長期以來的區域保護、惡性競爭導致了整個行業發展面臨極爲尷尬的被動局面。
(1)行業景氣度繼續下降
水泥行業是週期性行業,從中長期來看,水泥行業的景氣度仍處於下降過程中。產能的超常規擴張直接帶來了中長期內我國水泥產量的過剩。我國新幹法水泥生產線的產量迅速擴張,而立窯等落後生產線的淘汰率仍然較低。也就是說,水泥行業淘汰與更新的比例投有得到有效的處理。新增生產線的產能大大超出了市場的承受能力。
2005年,水泥行業產量的增長速度並沒有放緩。相反,隨着大量生產線的集中投產,水泥產量增幅加快。除市場供需失衡外,目前水泥企業生產中出現的問題仍然是能源成本高居不下和供應緊張,而且這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已經影響到了企業正常的生產秩序。2005年4月份以來,煤電聯動政策的實施直接吞噬了水泥企業的利潤。
(2)人民幣升值對水泥行業影響
中國人民銀行2005年7月21日宣佈,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爲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根據對匯率合理均衡水平的側算,人民幣對美元即日升值2%。
人民幣升值對於水泥行業整體來講,影響不大。但就某一公司而言,人民幣的升值將使其盈利能力有一定的下降。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產國,但整個行業基本上還是處於內產內銷的狀態。因此,我國每年出口水泥量很小。出口一方面可以消化國內企業多一餘的產能;另一方面,可以使出口企業獲得高於國內價格10%-20%的出口價。但就目前出口的規模來看,出口部分佔總量的比例很小。因此,出口對於整個水泥行業的影響很小。再加上各家水泥企業的原材料和能源都在國內進行採購,人民幣升值2%對於基本內產內銷的水泥企業幾乎沒有影響。但持續升值的預期的存在可能使原來出口企業的相對價格優勢逐漸削弱。
(3)淘汰過剩產能
水泥行業在2005—2006年處於淘汰過剩產能的階段。過剩產能的淘汰一方面依賴於行政指令的執行;另一方面,依賴於市場的自由競爭。在國內的經濟環境中,市場自由競爭所起的作用應大於行政指令。而在市場自由競爭淘汰過剩產能的過程中,水泥行業整體的獲利能力明顯回升可能性極小。因爲盈利能力的反彈將會引起前期已經淘汰產能的重新開工,而這又將可能引起水泥價格的進一步下跌。此外,煤炭價格下降並不會導致水泥行業獲利能力顯著回升。
(4)產業兼併之風漸起
行業進入低谷後,水泥企業兼併之風漸起。目前,兼併收購大部分仍然停留在對銷售渠道和石灰石資源控制的層面。大部分企業被收購後,一般都會新建新型幹法水泥生產線。因此,到目前爲止的大部分收購併不能改變水泥工業的競爭格局。在本輪水泥行業調整的末期,會出現大量的以直接收購資產爲月的的兼併浪潮。這纔是行業調整進入即將結束的明顯標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