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我們認爲這家公司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我就不會在乎你以前股價漲了多少倍,我買歌爾聲學的時候它已經漲了好幾倍了,但我們買了之後它又漲了好幾倍。
我們更看重的是未來還有多少空間,而不太在意漲了多少,股價漲了10倍,如果我覺得未來還有三五倍的空間,我照樣會買。我們一直按照產業邏輯來做投資,勝率還是比較高的,因爲我們投的就是景氣度高的行業,跟着景氣行業最優秀的公司走,分享它的成長,其實就這麼簡單。
如何說到我們有沒有什麼獨特經驗的話,我覺得有幾點值得一提。
第一,成長股投資是一種信仰。
市場的風格總是不斷變化的。有時候成長股表現好,有時候週期股表現好。而我們從成立以來,我們就一直堅持做成長股投資,沒有動搖過。
第二,我們一直追求的是比較高速的增長。
我們以前對自己的要求是,50%以下的增速我們是不考慮的,我們一定要選更高增長的;後來我們將標準放寬到30%~50%,低於30%我們原則上也不介入,這就是對成長性的要求。
第三,我們有一個高效率,投、研一體的投研體系。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整個團隊包括投研團隊,對成長股一致性的高度認可。這樣就形成了合力。
第四,我們在實踐中不斷總結和完善了整套成長股的投資體系。
很多人做成長股往往集中在第一階段,就是買入的階段,選股的標準大家都差不多。但做成長股後面還有很重要的兩個階段,一個是過程管理;另一個是賣出。這兩個階段的管理都非常重要,特別是過程管理,很多人都不重視。
比如說有些私募,他們也做成長股,選的股票也很牛,但是一到熊市就不行了,產品淨值回撤得非常厲害。牛市淨值上漲快,但一到熊市就做不好,爲什麼呢?就是他們對回撤管理的重視程度不夠,成長股的波動和跟蹤是非常重要的,因爲成長股本身波動就很大。
由於他們不重視過程管理,股價一回撤的時候淨值就容易失控,一失控他整個節奏就亂了。我們對過程管理很重視,我們總結並制定了一個針對成長股回撤管理的一個系統,這兩年運行下來還不錯。
第五,做成長股我們強調行業邏輯必須要得到數字的驗證,即邏輯加數學。
很多陽光私募跟你講的往往是邏輯,跟你講這個公司如何如何好,但對於下個季度的業績預期是多少,明年可能是多少,股價爲什麼值這麼多,他可能不一定說得很清楚。
但是我們對研究員是有要求的,你說這個公司明年能增長50%,這50%是從哪裏來的,你得給我分析清楚了,然後我們每個季度要去跟蹤,要評估他的研究和判斷是不是符合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