纏論第26課:市場風險如何迴避
注意,這裏不是粗略地談論市場風險的迴避問題,而是對這個問題進行一個根本性的分析。
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市場風險。關於風險,前面可以加上不同的定性,政策風險、系統風險、交易風險、流通風險、經營風險,等等。但站在純技術的角度,一切風險都必然體現在價格的走勢上。所有的風險,歸根結底,都反映爲價格波動的風險。例如,某些股票市盈率很高,但其股價就是漲個不停。站在純技術的角度,只能在技術上衡量其風險,不用考慮市盈率之類的東西。
本ID理論成立的一個最重要前提,就是被理論所分析的交易品種,必須是在可預見的時間內能繼續交易的。例如,一個按日線級別操作的股票,如果1周後停止交易,那就沒有意義了,因爲連最基本的前提都沒有了。
當然,如果你是按1分鐘級別去交易,那麼1周後停止交易的股票即使有風險,也是技術上可以控制的。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不知道交易什麼時候被突然停止,這種事情是技術上的最大死穴。因此本ID的理論也不是萬能的,唯一不能的地方,就是某品種突然會被停止交易,理論成立的前提沒有了。
當然,有一種更絕的就是交易不算了,這和停止交易是一個效果。這絕對不是天方夜譚,在不成熟的市場裏一點都不奇怪,例如著名的327事件[1]。
本ID肯定是那次事件的最大冤家。本ID當天在高位把一直持有多天的多倉平了,因爲按技術來看肯定要回調。在最後萬國發瘋打跌停時,本ID又全倉殺進去開多倉,價位147.50元,結果第二天竟然不算。
幸虧本ID反應快,在別的品種封停前搶進去了。後來都集中到319合約上,一直持有到190元附近平倉,然後馬上轉到股票上。剛買完,第二天就公佈停止國債期貨交易,股市從500多點3天上漲到900多點。所以本ID對國債期貨是很有感情的,最主要的是因爲一次被不算了。幸虧當時守紀律,不貪小便宜開空倉,否則麻煩就大了。還有就是最後一天走掉,免去了最後的所有麻煩,還趕了一個股票的底。
當時所謂的大戶室裏,都是有人專門報單的,直接打給場內的紅馬甲。行情不忙的時候,還可以和紅馬甲聊天,確實人性化,不像現在基本都是電腦對電腦,一點意思都沒有。
本ID是剛上大學就開始炒股票,天天往證券部去,年齡不大,股齡可長了去了。可憐大學基本沒上過一堂課,除了考試,基本就沒見過老師,各位千萬別學。
說了這麼多,只是想說明一個道理,像交易不算,突然停止交易等,並不是本ID的理論可以控制的。像本ID最後一天在319平倉,決不是看圖來的,只是327不算的經歷,使得本ID得到嚴重教訓,對當時管理層採取堅決不信任的態度,先出來,免得又來一次不算而已。但只要交易延續,交易是算的,那麼本ID的理論就沒有任何盲點需要特別留意了。
在應用本ID的理論時,唯一需要提防的風險,就是交易能否延續以及是否算數。對那些要停止交易的品種,最好別用什麼理論了,直接去賭場算了。至於停牌之類的,不影響本理論對風險的控制。其他的一切風險,必然會反映在走勢上。而只要走勢是延續的,不會突然被停止而且永遠沒有了,那麼一切的風險都在本ID的理論控制之中,這是一個最關鍵的結論,是應用本ID的理論首先要明確的。
更重要的是,停止交易不是因爲市場的原因,而是因爲自己的原因。任何交易都必須有錢,也就是交易的前提是先有資金。一旦資金是有限期的,那麼等於自動設置了一個停止交易的時限,這樣的交易,是所有失敗交易中最常見的一種。以前很多人死在透支上,其實就是這種情況。
任何交易的資金,最好是無限期的。如果真有什麼期限,也應該是足夠長的,這是投資中極爲關鍵的一點。一個有期限的資金,唯一的可能就是把操作的級別降到足夠低,這樣才能把這個期限的風險儘量控制起來。這只是一個沒有辦法的辦法,最好別出現。
有人可能要問,如果業績突然不好或有什麼壞消息怎麼辦?其實這種問題沒什麼意義。即使在成熟市場裏,這類影響都會事先反映在走勢上,更不用說在中國社會里。什麼消息沒有任何人事先知道?你不知道不等於別人不知道,你沒反應不等於別人沒反應。這一切,無論你知道與否,都必然會反映到走勢上。等消息明朗,一切都晚了。
走勢是怎麼出來的?是用錢堆出來的!在這個資本的社會里,有什麼比用實在的錢堆出來的更可信?除了走勢,又有什麼是更值得相信的?而那些更值得相信的東西,又有哪一樣不是建築在金錢之上的?
資本市場就是一個金錢的遊戲,除了錢,還是錢,只有錢是唯一值得信任的。錢在市場上運動的軌跡,就是走勢。這是市場中唯一可以觀察與值得觀察的東西。一切基本面、消息面等分析,最終都要落實到走勢上,要讓實在的錢來說話,否則都是自瀆而已。只要有錢的運動,就必然留下軌跡,必然在走勢上反映出來。
市場中唯一的活動,其實就是錢與股票的交換活動。股票就是廢紙一張,什麼基本面分析,這價值、那價值的,歸根結底都是胡謅。股票就是廢紙,唯一的功能就是一張能讓你把一筆錢經過若干時間後合法地換成另一筆錢的憑證。
交易的本質就是投入一筆錢,在若干時間後換成另一筆錢出來,其中的憑證就是交易的品種。本質上,任何東西都可以是交易品種。所謂股票的價值,不過是引誘你把錢投進來的誘餌。應用本ID理論的人,絕對要首先認清楚這一點。
對於你投入的錢來說,那些能讓你在下一時刻變成更多的錢出來的憑證,就是有價值的。如果有一臺機器,只要你投入1塊錢,1秒鐘後就有1萬億塊錢出來,那傻瓜才炒股票。可惜沒有這種機器,所以只能在資本市場上玩。
市場上,對任何的股票都不值得產生感情,沒有任何股票可以給你帶來收益。能給你帶來收益的,是你的智慧和能力,那種把錢在另一個時間變成更多錢的智慧和能力。
同理,市場的唯一風險,就是你投入的錢在後面的時刻不能用相應的憑證換成更多的錢。除此之外,一切的風險都是可控的。
任何的憑證,本質上都是廢紙,以0以上的任何價格進行的任何交易,都必然包含風險,也就是說,
都可能導致投入的錢在後面的某一時刻不能換回更多的錢,所以交易的風險永遠存在。
那麼有什麼樣的可能,使得交易是毫無風險的?唯一的可能,就是你擁有一個負價格的憑證。什麼是真正的高手,永遠不敗的高手?就是有本事在相應的時期內把任何的憑證變成負價格的人。對於真正的高手來說,交易什麼其實根本不重要,只要市場有波動,就可以把任何憑證在足夠長的時間內變成負價格。
本ID的理論,本質上只探討一個問題:如何把任何價格的憑證,最終都把其價格在足夠長的時間內變成負數。
任何的市場波動,都可以爲這種讓憑證最終變成負數的活動提供正面的支持,無論是先買後賣還是先賣後買,效果是一樣的。很多人只會單邊運動,不會來回運動,這是壞習慣。
市場無論漲還是跌,對於你來說永遠是機會,你永遠可以在買賣之中。只要有賣點,就要賣出,只要有買點就要買入,唯一需要控制的,就是量。即使對於本ID這樣的資金量來說,1分鐘的賣點本ID也會參與,只是可能只賣5萬股,跌出1分鐘買點買回來。差價只有1毛錢,整個操作除了手續費,可能只有4000元的收入,但4000元不是錢?夠一般家庭一個月的開銷了。
更重要的是,這樣的操作能讓本ID的總體成本降低即使是0.000000001分,本ID也必須這樣做。所以對於本ID來說,任何的賣點都是賣點,任何的買點都是買點,本ID唯一需要控制的,只是買賣的量而已。
級別的意義,其實只有一個,基本只和買賣量有關。日線級別的買賣量,當然比1分鐘級別的要多多了。本ID可以用更大的量去參與買賣,例如100萬股,1000萬股,甚至更多。
對於任何成本爲正的股票,本ID永遠不信任,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要儘快搞成負數的。對權證也不例外,例如已經停掉的某認購權證,本ID在最後幾天上漲到1塊多完全出掉時,當時的成本是負的2塊8毛多。
注意,本ID的倉位是一直不變的,最開始多少就是多少。持倉量上上下下,出現賣點的時候變少,出現買點的時候又恢復到原來的數量,但絕對不加倉,一開始就買夠。
因此站在這個角度,股票是無須選擇的,唯一值得選擇的,就是波動大的股票,而這個是不能完全預測的。對於本ID來說,市場從來沒有任何的風險,除非市場永遠是一條直線。
當然,對於資金量小的投資者,完全可以全倉進出,遊走在不同的憑證之間。這樣的效率當然是最高的,不過這不適用於大資金,大資金不可能隨時買到足夠的量。
一般來說,本ID只在月線,最低是周線的買點位置進去。追高是不可能的,這樣會讓變負數的過程變得太長。而且都是在莊家吸得差不多時進去,一般都是第二類或第三類買點,這樣可以騙莊家打壓給點貨,從散戶手裏買東西太累。一般不在月線的第一類買點進去,這樣自己容易變成莊家了。
對於莊家來說,本ID是最可怕的敵人。本ID就像一臺吸血的機器,無論莊家是向上向下,都只能爲本ID製造把成本攤成負數的機會,他無論幹什麼都沒用。莊家這種活,本ID早就不幹了。莊家,無論是誰,只要本ID看上了,就要給本ID進貢。
一筆足夠長的錢+本ID理論的熟練運用=戰無不勝。市場,哪裏有什麼風險!?
纏論點睛
1.應用纏論的一個重要前提,在於所分析的品種在可以預見的時間內可以被交易。不能被交易原因有兩方面,一是市場的原因,一是自己的原因。市場的原因是不可控的,自己的原因關鍵在於你用於交易的資金必須是無期限的。如果你的資金有期限,那麼就必須控制交易的級別,以降低這種風險。
2.技術面反映一切,包括基本面、消息面等。
3.市場活動的本質是金錢與籌碼的交換,因此市場中唯一的風險,就是等量的錢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不能換回更多的錢。控制這個風險,就是要利用各級別的買賣點進行操作,不斷降低成本以至於成爲負價格。
4.小資金快速成長的方法:一筆足夠長的錢+對纏論的熟練運用,然後全倉遊走於股票、期貨等各個憑證之間。
投資微言
這個世界上任何生意都有風險,對於有技術且自控能力強的人來講,證券投資生意的風險最小。
[1]“327”是一個國債期貨品種代號。由於該品種保值貼息具有不確定性,使該產品成爲1995年期貨市場最爲熱門的炒作品種,由此引發“327”國債事件。從1995年2月初開始,國內證券界“教父”級人物、時任萬國證券總裁的管金生,聯合遼國發等一批機構在“327”國債期貨合約上堅定做空。有政府背景的中國經濟開發總公司和大量散戶以及中小機構堅定進場做多。1995年2月23日,財政部對“327”國債進行貼息的傳言得到證實,此時萬國證券的重要盟友遼國發突然翻空爲多,聯盟陣營的瓦解讓空方始料不及。面對鉅額虧損,管金生爲了維護自身利益,大舉透支賣出國債期貨。從當日下午4:22分開始,在短短的8分鐘時間內,指示萬國證券共拋空“327”國債1056萬口(共計2112億元的國債),導致當日開倉的多頭全線爆倉,萬國證券由鉅額虧損轉爲鉅額盈利。以中經開爲代表的多頭,則出現了約40億元的鉅額虧損。面對這次激烈的多空絞殺,1995年2月23日晚上10點,上交所經過緊急會議後宣佈:1995年2月23日16時22分13秒之後的所有交易無效,當日國債成交額調整爲5400億元,當日收盤價爲萬國證券違規交易前最後一筆交易的價格。也就是說,當日收盤前8分鐘內空頭的所有賣單無效,“327”國債產品兌付價由會員協議確定。上交所這一決定,使萬國證券的尾盤操作收益瞬間化爲泡影,萬國證券因此虧損56億人民幣,瀕臨破產。“327”事件震撼了中國證券期貨界,民間(英國金融時報說法)將1995年2月23日稱爲中國證券史上最黑暗的一天。“327”國債事件之後,各交易所採取了提高保證金比例,設置漲跌停板等措施以抑制國債期貨的投機氣氛。但因國債期貨的特殊性和當時的經濟形勢,交易中仍然風波不斷,並於當年5月10日再次釀出“319”風波。鑑於中國當時不具備開展國債期貨交易的基本條件,5月17日,中國證監會作出了暫停國債期貨交易試點的決定。至此,中國第一個金融期貨品種宣告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