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系統目標
經上面的研究分析,確定本系統的目標應體現在以下兩方面。
1. 動態監測證券市場的變動狀況,判斷其運行是否正常,及早警示證券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跡象,有效控制市場風險。
2. 動態計算上述四個分類指標和綜合指標和相應的臨界值,對有風險跡象的某指標進行動態跟蹤、監控,同時提供風險分佈狀況和風險特徵判斷,爲投資決策提供依據。
(2)系統結構框架
系統由指標臨界值設置、日期設置、指標計算、風險跟蹤、指標查詢和投資決策等幾大塊組成,其邏輯功能結構如圖6-1所示。
(3)系統功能
根據系統目標和系統結構,運用原型法和層次模型理論,採用面向對象的開發方法,系統的邏輯功能結構如圖6-2所示。
系統功能說明如下:
操作員維護:包括權限設置、密碼修改、系統使用情況、系統更新等。
臨界值維護:系統運行之初對指標臨界值進行初始化,計算過程採用上述介紹的方法。用戶也可根據自身的經驗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對各指標的臨界值進行更改。
數據維護:包括每日進行日常數據的備份,一個週期的最後一個交易日結算後對前一個週期的數據進行備份,然後清空,以及某些特殊情況下對數據的特殊處理。
指標計算:根據獲取的各類數據,運用上述計算方法;計算各類指標值。指標計算時間可由用戶靈活設定。
風險跟蹤:系統根據計算出的指標、臨界值及事先設定的風險跟蹤流程對市場進行風險跟蹤,並給出預警信息,供系統使用者參考。
指標查詢:包括按期間查詢、按證券查詢、按分類指標查詢、按綜合指標查詢。
投資輔助決策:根據系統提供的風險分佈狀況和風險特徵,投資者再依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及資金狀況,作出恰當的投資決策。
(4)系統數據接口
系統運行所依賴的數據除了市場交易數據外,還涉及宏觀、行業和公司的數據,所以必須建立一個專門處理數據的數據庫服務器,將各類蒐集來的數據進行預處理。然後將這些處理過的數據轉換成DBF文件,再將這些DBF文件的數據通過接口程序送入本系統數據庫服務器,從而實現本系統基於實時數據運行的目的,以期達到基於市場風險信號預警的投資輔助決策的效果。數據接口模式如圖6-3所示。
由於數據不齊全,且數據處理、分析和計算的工作甚爲艱鉅,故不進行相應的實證研究,留待以後在實際工作中再進行。
下面再提出一些應用基本分析法要注意的事項。
1. 股票市場價格從中長期看會圍繞股票的內在價值上下波動,但短期可能偏離得較多。
2. 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股票的價格,但股票的價格又反過來影響股票的內在價值。例如,若股票的價格較高,股票後續發行就能籌集到較多的資金,這反過來又會提升股票的內在價值。又如,若股票的發行價格較高,就能籌集到較多的資金,有較高的資本公積金,從而有較強的轉贈能力。這對股票的內在價值有正面影響,較高的內在價值又使股票上市後的價格較高,這樣,發行價與上市價就呈螺旋式上升。
3. 投資內在價值高於市場價格的股票,而不是投資內在價值高的股票。
4. 股票的內在價值是相對價值,且是動態的,故購買市場價格低於內在價值的股票也不一定賺錢,因爲將來可能由於內在價值下降了而導致內在價值低於市場價格。因此,選擇投資組合也需要是動態的,及時賣出那些市場價格已高於內在價值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