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了一個觀點,在很多時候,預測不但是無用的,而且是非常有害的。這似乎跟我們的直覺有很大的差異。這一節,我們專門來聊聊預測的危險。
大家知道拋硬幣的遊戲吧。如果樣本量很少,比如只拋十次,那麼其中有幾次正面是完全無法預測的。極端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連續十次都是正面,或者連續十次都是反面。因爲在小樣本中,概率是失效的。所以,統計學中關於概率的基本定律叫作“大數定律”,因爲只有在大樣本中才有效。如果你拋1萬次硬幣,就會發現出現正面的概率基本就穩定在50%左右。
好了,我們說回對股市行情的預測。假設你是一個完全不懂股市的人,那麼預測行情漲跌跟拋硬幣對你來說是完全一樣的。那麼在小樣本中,你很可能蒙對好幾次。比如,你每年只預測一次,連續十年下來,就相當於你拋了十次硬幣。那麼,即使十年都預測對了,也說明不了太多問題,也許是你運氣足夠好。因爲在小樣本中,概率基本無效,運氣佔主導。而連續十年都能預測對的人,甚至不要說十年,有個三五年,在股市就能封神了。只是,這樣的神你敢相信嗎?
如果是在大樣本中,比如你每天都預測行情,那麼十年下來,預測了幾千次,算是大樣本了。大樣本中,理論上你預測的準確度會穩定在50%左右,也就是說對一半,錯一半。請問這樣的預測有意義嗎?表面上看起來,預測對一半錯一半,雖然沒太多意義,至少應該是無害的。但更深入地看這個問題,這種預測是非常有害的。
原因往下看:
1. 人都是過度自信的,所以,儘管你的預測準確度只有50%,但你會選擇性記憶,忘記自己的錯誤而只記得自己的正確。一段時間下來,你會誤以爲自己的準確率超過50%,認爲自己很牛。
2. 認爲自己的準確率超過50%之後,你就會開始冒險,開始加槓桿。一旦遇到黑天鵝,比如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危機,加了槓桿之後你可能血本無歸。
3. 所謂準確率50%,還只是個理想情況,事實上,你的準確率很可能連50%都達不到。因爲股市是個比拋硬幣要複雜太多的系統,其中很多信息自相矛盾,會嚴重干擾你的判斷。
4. 更大的挑戰來自情緒的干擾。本來你預測的效率是50%,但是從預測到真正執行交易,你還面臨貪婪、恐懼等情緒的很多幹擾。這個過程會遭遇到很多損耗,最後落實到執行,有30%的效率就不錯了。請問,30%還值得你做嗎?
5. 預測要耗費你大量的學習成本。你花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資源,每天雄赳赳氣昂昂地在自以爲正確的路上狂奔。
6. 不停地預測導致的頻繁交易,會帶來很大的交易成本。
7. 不停地預測,不停地失敗,會給你造成巨大的心理成本,讓你幸福指數降低,讓你老得快……
8. 即使你是萬里挑一,天賦異稟,預測的準確率能達到55%(事實上,經濟學家們的整體預測率甚至都不到50%),但是加上各種損耗,最終的效率也很難超過50%。
9. 還有一條最要命的。假如你預測錯一次,虧50%,預測對一次,賺50%。這是個公平的規則吧?那麼結果可能是這樣的:本金10萬元,預測錯了一次,變5萬元。然後預測對了一次,變成7.5萬元。
最大的陷阱在這裏:即使預測準確率達到50%,長期下來也是穩虧不賺啊!
看完這些,你應該會明白。那些所謂預測多麼準的股神們,是註定要被坑殺的。你還敢隨便預測嗎?
當然,整個市場對於預測有巨大的需求。就好比一葉孤舟在漫無邊際的大海上飄着,總渴望看到一座燈塔,哪怕那座燈塔是錯的,是把你帶溝裏去的。看到燈塔得到指引的感覺,也會比一個人飄着好。這是基於人性的需求,沒法改變。
但我要告訴你的是,如果你想長期穩定盈利,那麼這件事情跟預測一毛錢關係都沒有。(短期蒙對幾次誰都有可能做到)投資就是反人性的,受不了就別來玩。那麼,怎麼辦?不預測該怎麼做呢?別急,這本書就是講這個的。接着往下看。
預測真的是無意義的嗎?有些人會對這個部分有疑問,彆着急,接下來會有專文談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