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月1日,歐盟推出新貨幣歐元。歐元的創建是爲了促進歐洲的增長、穩定和經濟一體化。最初,歐元是用於聯盟內國家之間兌換的總體貨幣。每個國家的人們都繼續使用自己的貨幣。
然而,三年之內,歐元成爲日常貨幣,並取代了許多成員國的本國貨幣。歐元仍未被所有歐盟成員國普遍採用作爲主要貨幣。然而,許多抵制者以某種方式將其貨幣與其掛鉤。
鑑於歐元對全球經濟的巨大影響,仔細研究其優點和缺點是有用的。由歐洲中央銀行( ECB )控制的歐元在大張旗鼓和期待中推出。然而,當歐元在21世紀初經受一系列挑戰的考驗時,它的巨大缺陷就變得更加明顯。
要點
- 歐元於1999年1月1日創建,旨在支持歐洲的經濟一體化。
- 歐元的優勢包括促進貿易、鼓勵投資和相互支持。
- 不利的一面是,歐元被指責貨幣政策過於僵化,並可能偏向德國。
優點
促進貿易
歐元的主要好處與貿易的增加有關。由於不再需要兌換貨幣,旅行變得更加容易。更重要的是,歐洲貿易中的貨幣風險被消除。通過歐元,歐洲企業可以輕鬆鎖定其他歐元區國家供應商的最優惠價格。這使得價格透明並增加了使用歐元的國家的公司之間的競爭。勞動力和貨物可以更輕鬆地跨境流動到需要的地方,從而使整個工會的工作更加高效。
鼓勵投資
歐元還支持歐元區內的跨境投資。使用外幣的國家的投資者面臨着巨大的外匯風險,這可能導致資本配置效率低下。儘管股票也存在匯率風險,但由於債券的波動性較低,因此受到的影響要大得多。大多數債務工具的價格非常穩定,匯率對回報的影響遠遠大於利率或信貸質量。因此,對於大多數投資者來說,外幣債券的風險回報率較差。
在歐元出現之前,貨幣疲軟國家的成功企業仍然必須支付高利率。另一方面,貨幣穩定的國家效率較低的企業享有相對較低的利率。跨境借貸的主要風險是貨幣風險,而不是違約風險。有了歐元,德國和荷蘭等低利率國家的投資者就可以向其他歐元區國家的公司放貸,而沒有貨幣風險。
相互支持
從理論上講,歐元應該有助於採用歐元的國家在危機期間相互支持。經濟規模較大的國家的貨幣往往更穩定,因爲它們可以更有效地分散風險。例如,即使是一個繁榮的加勒比小國也可能被颶風摧毀。另一方面,美國佛羅里達州可以向美國其他地區尋求颶風后的重建幫助。因此,美元是世界上最穩定的貨幣之一。
2020年的全球危機考驗了歐元區內部的相互支持。最初,集體行動不夠。更糟糕的是,許多國家相互關閉了邊界。然而,歐洲央行一直在受災國家(尤其是意大利)購買了足夠的債務,以將利率保持在相對較低的水平。更重要的是,法國和德國支持了價值超過5000億歐元的復甦基金。
缺點
剛性貨幣政策
到目前爲止,歐元最大的缺點是單一的貨幣政策往往不適合當地的經濟狀況。歐盟部分地區繁榮、高增長和低失業率是很常見的。相比之下,其他國家則遭受長期經濟衰退和高失業率的困擾。
這些問題的經典凱恩斯主義解決方案完全不同。高增長國家應該實行高利率,以防止通貨膨脹、經濟過熱和最終的經濟崩潰。低增長國家應該降低利率以刺激借貸。理論上,失業率高的國家不需要太擔心通貨膨脹,因爲失業者可以生產更多的商品。不幸的是,當高增長國家採用歐元等單一貨幣時,高增長國家的利率不能同時提高,而低增長國家的利率則不能同時降低。
事實上,歐元導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期間實施了與標準經濟政策恰恰相反的政策。隨着意大利和希臘等國經濟增長放緩和失業率上升,投資者擔心其償付能力,從而推高了利率。通常情況下,在法定貨幣制度下,政府不會擔心償付能力,因爲國家政府可以命令央行印更多的錢。
然而,歐洲央行的獨立性意味着印鈔不是歐元區政府的選擇。高利率增加了失業率,甚至在一些國家造成通貨緊縮和經濟負增長。可以公平地說,歐元導致了希臘的經濟蕭條。
可能存在有利於德國的偏見
歐元的第一階段是歐洲匯率機制( ERM ),根據該機制,未來歐元區成員國將匯率固定爲德國馬克。德國是歐元區最大的經濟體,自二戰以來一直實行穩健的貨幣政策。然而,將匯率與德國馬克掛鉤可能會造成有利於德國的偏見。
歐元有利於德國的觀點在政治上存在爭議,但也得到了一些支持。
20世紀90年代,德國奉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統一的負擔。結果,那個時代強勁的英國經濟出現了過度的通貨膨脹。英國首先被迫加息,並最終在 1992 年的黑色星期三退出 ERM。
到2012年,德國經濟相對繁榮,而歐洲貨幣政策對於較弱的經濟體來說過於緊縮。葡萄牙、意大利、愛爾蘭、希臘和西班牙都面臨高債務、高利率和高失業率。這一次,貨幣政策不是太寬鬆,而是太緊。唯一不變的是歐元繼續對德國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