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非理性繁榮?
非理性繁榮是指投資者的熱情導致資產價格高於其基本面合理水平。該術語由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在 1996 年的演講“民主社會中中央銀行的挑戰”中普及。這篇演講是在 20 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泡沫即將開始之際發表的,這是非理性繁榮的教科書例子:
“但是,我們如何知道非理性繁榮何時導致資產價值過度上漲,然後資產價值會像日本過去十年那樣遭受意外且長期的收縮?我們如何將這種評估納入貨幣政策?”
要點
- 非理性繁榮是毫無根據的市場樂觀情緒,缺乏真正的基本面估值基礎,而是依賴於心理因素。
- 該術語由前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 (Alan Greenspan) 在 1996 年針對股市中迅速增長的互聯網泡沫的演講中普及。
- 非理性繁榮已經成爲與泡沫相關的資產價格膨脹的代名詞,泡沫最終破裂並可能導致市場恐慌。
打破非理性繁榮
非理性繁榮是普遍存在的、過度的經濟樂觀主義。當投資者開始相信最近價格的上漲預示着未來時,他們的表現就好像市場沒有不確定性一樣,從而導致價格不斷上漲的正反饋循環。
人們認爲這是一個問題,因爲它會導致資產價格泡沫。但是,當泡沫最終破裂時,投資者很快就會陷入恐慌性拋售,有時會以低於基本面價值的價格出售資產。泡沫帶來的恐慌可能會蔓延到其他資產類別,甚至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受到打擊最嚴重的投資者——那些在調整之前仍然全押的投資者——是那些過度自信的人,他們確信牛市將永遠持續下去。相信公牛不會攻擊你,肯定會讓你自己受傷。
艾倫·格林斯潘提出了央行是否應該通過先發制人的緊縮貨幣政策來解決非理性繁榮的問題。他認爲,當投機泡沫開始形成時,中央應該提高利率。
示例:1990 年代末的互聯網泡沫
1996 年 12 月 5 日,美聯儲主席艾倫·格林斯潘就市場的非理性繁榮發出警告。但直到 2000 年春天,銀行和券商利用美聯儲在千年蟲問題之前創造的過剩流動性爲資金提供資金後,他才收緊貨幣政策。互聯網股票。格林斯潘火上澆油,別無選擇,只能戳破泡沫。
隨後的股市崩盤抹去了以科技股爲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四年多來的漲幅,並蒸發了數十億美元的市值。
非理性繁榮,這本書
《非理性繁榮》也是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 2000 年撰寫的一本書的名稱。該書分析了從 1982 年一直持續到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更廣泛的股市繁榮。希勒的書提出了造成這一繁榮的 12 個因素,並建議進行政策調整,以更好地管理非理性繁榮。該書的第二版於 2005 年出版,警告房地產泡沫破裂,最終在三年後的 2008 年發生,並導致大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