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個因素是情緒的強大效應。公衆對政府出資救助幾家大型金融機構存在着爭議,起源於次級貸款壞賬沖銷的信用危機。經濟衰退,失業率不斷攀升,這些都使得2008年和2009年的股市處於大跌的漩渦中。一家知名日報財經版頭條報道:“對信貸緊縮的持續擔憂推動股市持續走低。”這個標題F面的基本事實是“焦慮”一詞。在2008年第四季度以及之後的每一天此類報道層出不窮。
投資者情緒尤其是股市的羊羣心理一能夠移動高山。當然,這種情緒可能來自經驗數據,但這並不意味着每一位投資者和每一家機構對於同一條信息的反應都將一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相當於要求人類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一種高度自動化模式。
爲了儘量保持不偏不倚,現今的有效市場理論比40年前剛提出時更符合事實。這樣的理論修正,如果是出於互聯網速度提升,以及人們更廣泛地使用互聯網就好了。問題是,這實在與假說本身沒有多大關係。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和用以顯示信息的計算機與移動設備數量的激增,使得人們能夠以最爲快捷的速度分享並傳播投資信息,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喜歡這個關於有效交流的理論。除此之外,與以前的理論相比我們沒有獲得更多的有效性。市場一直是混亂的,而且還將.直混亂下去。
基本論點:在一個基於完全信息的經濟中,所有的參與者都表現得絕對理性。
登陸你喜歡去的財經網站。網站的基本成分是什麼?也許有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正在張跌起伏的新聞;可能有大公司宣佈裁員或盈利達到(或達不到)預期的消息;或者有全國性或地區性的財務和經濟預測的新聞。
傳統的新聞媒體一共只有那麼多資源和版面,來報道它們認爲有價值的新聞。當市值數十億美元的大企業宣佈取得重要進展時,那些相對於小盤股來說同樣重要的信息往往只能棄之不報或者,至少只能屈居報紙末版。媒體關注最受歡迎的公司,它們擁用最多的追隨者。這些公司通常是大型公司,原因在於它們擁有知名品牌、巨大的市值和大量的股民。在媒體產業中,大部分的收人來自廣告,所以受衆越多越好。例如,有12名分析師跟蹤研究輝瑞公司(Pfi-zer),相比之下,有幾十家小型製藥公司前景看好,卻鮮有或根本沒有分析師研究分析。想想看,媒體報道輝瑞公司(Pfizer)信息時的迅速與報道小企業的速度之間的差別是多麼巨大。即使在今天,一些人比如說我本人,依靠投資小盤股開創了事業,但仍然必須積極主動地搜尋小盤股的信息。而那些大公司的新聞總會想方設法找到我。
然而,這也是你賺錢的機會。研究股票、搜尋消息,在基本面分析和估值都告訴你這隻股票將成爲股市贏家時買入。如果你行動迅速、買得早,隨着消息的傳開,你的投資價值很可能會穩定增長。
雖然重要投資信息的獲取比10年前要容易得多,但是從定義上看,“可及性"這個概念並不意味着每一位投資者或每一家投資機構都能獲取到信息一或者說,以一種相同的方式對待信息和對信息做出反應。
當技術使信息越來越容易獲取,事實上掌控一切的仍然是人。不同的人看事物的方式不同,反應也不盡相同。人們以不同的優先級處理信息,所得到的結果也不一樣。還有就是,我們都會犯錯。
作爲一名認真勤奮的投資者,你想要避免犯其他投資者所犯的錯誤,即只關注重大消息而忽視不太顯眼的數據。這些不起眼的數據如果善加分析,可能會產生可觀的投資收益。如果想要克服有效市場理論的缺陷,你必須調查指引你找到那些尚不知名的小盤股的各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