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前麵幾次練習,甲和乙對銀山榖、全山榖的作用似乎達成瞭共識,但事情還沒有這麼簡單,現在,甲與乙對圖1走勢的看法又産生瞭嚴重分岐。甲認為,目前圖1中的5日、1O日、30日均綫隻是形成瞭一個銀山榖(見圖1箭頭B所指的畫圈處),銀山榖的可靠性較差,盲目做多很可能吃套,隻有等金山榖形成後,投資者纔可以大膽看多、做多。而乙則與甲的意見相反,認為目前的銀山榖不同於一般的銀山榖,看多、做多是有很大把握的,如果擾豫不決就很有可能會坐失良機。
請問:你認為甲與乙誰的意見正確?為什麼?現在投資者究竟應如何操作?
我認為乙的意見正確,為什麼呢?這正如乙所說,月前圖1所形成的銀山榖確實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銀山榖。粗一看,在圖1中,除瞭這個銀山榖外,在這之前也沒有任何可以稱為“榖”的圖像齣現,把它作為銀山榖看待自然是沒有疑義的瞭。既然把它定為銀山榖,銀山榖可靠性較差衝高後迴落是常有之事,穩健型投資者想做多的話還不是時候,一般要等到金山榖齣現,或者作用類似於金山榖的均綫粘閤嚮上發散或均綫交叉嚮上發散時,再可以著多、做多。
但我們如果經過仔細觀察圖1就會發現,在此銀山榖前有過一次5日、10日、30日均綫形成的首次交叉嚮上發散(見圖1箭頭A所指的畫圈處),這個首次交叉嚮上發散,實際上就起到瞭類似銀山榖的作用。這不,你如果細看這張圖,你就會看到5日、10日、30日均綫在120日均綫下方形成首次交叉嚮上發散形後,股價艱難地迴升至120日均綫處,但在空方的阻擊下,隻得往下迴落。然後,在多方的努力下,5日、10日、30日均綫又於下跌趨緩的120日均綫附近形成瞭銀山榖,此時的銀山榖實際上扮演瞭金山榖的角色。換句話說,在圖1中,前麵5日、10日、30日均綫齣現的首次交叉嚮上發散形,就相當於銀山榖,後麵5日、10日、30日均綫形成的銀山榖,就相當於金山榖。如果大傢認為我這樣說理由還不充分的話,下麵我們就來看幾個實例。
實例一:
從圖2中可以看齣,該股見底迴升時,最初齣現的做多信號不是銀山榖,而是5日、10日、30日均綫首次交叉嚮上發散形,但其技術意義類同銀山榖。當時該股股價漲瞭上去,但過瞭一段時間後,股價又跌迴瞭原處。不過,我們看到該股在跌迴原處後,又齣現瞭一個做多信號,這就是從錶麵上看好像是銀山榖,但其實際意義卻等同金山榖的做多信號發揮瞭積極作用。也正因為如此,當時該股的股價齣現瞭一輪強勁的升勢。實例二:
圖3顯示,該股初次發齣買進信號,是在圖中箭頭A所指的畫圈處,此時5日、10日、30日均綫形成瞭首次粘閤嚮上發散形,但因為是主力第一次在做多,屬於試探性質,股價漲瞭一段時間就齣現瞭大福迴調。到圖中箭頭B所指處,此時5日、10日,30日均綫構成瞭銀山榖,該股發齣瞭第二次買進信號,股價上漲的勢頭遠甚於初次發齣買進信號時的上漲勢頭。由此可見,擔當第二次買進信號的銀山榖,扮演的完全是屬於正統的金山榖角色,因此,股價纔得以大漲。通過以上幾個實例的介紹,我們可以得齣一個結論:一個股票起初不管均綫是形成首次交叉嚮上發散形還是首次粘閤嚮上發散形,隻要往後在下跌趨緩的120日均綫附近形成“銀山榖”,大傢就不能把這個銀山榖當成普通的銀山榖看待,而要把它當作金山榖視之。唯有如此,看盤纔不會齣大錯。講到這裏,想必投資者對圖1下一步如何操作已經心裏有數瞭,即積極看多、做多,以免錯失獲利良機(見圖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