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著名的美國北方證券案引起的股市崩盤,大約持續了一個星期左右。崩盤的原因是由當時兩派人馬爭奪對北太平洋鐵道公司(North-em Pacific Railroad)的經營權所引發的。他們分別是金融大亨赫利曼(E.H.Harriman)和希爾((James J.Hill),以及他們各自代表的庫恩·勒布銀行(Kuhn Lobe&-Company)和摩根銀行(J.P.Morgan Company)。
在那一段時間,當商業鉅子們想要接收其他公司的鐵路經營權時,他們會到股市靜靜地展開收購股票的工作,直到完全控制了某家公司爲止。現今,根據證券管理委員會(SEC)的規定,任何一個人若控有某一家公司5%(含)以上的股權時,必須在財務報表上公開披露。然而在1901年,並無諸如此類的規定。當時任何一個人或公司,都不可能在股市上發覺到收購股權的行爲正在進行。
1862年,14歲的赫利曼從華爾街上的傳遞員開始了他的職業生涯。儘管身材矮小,但他深邃而又敏銳的目光總是讓人想起拿破崙,而他對於人們這樣的類比一點都不在意。19世紀70年代,他從叔叔那裏借來了3000美元,在紐約股票交易所裏面買下了一個席位。很快他又投身於鐵路,他的岳父威廉·埃夫里爾(William J.Averell)是奧登伯格和尚普蘭湖鐵路(Ogdensburg and Lake Champlain Railroad)的總裁,於是赫利曼就利用
這一關係在1881年獲得了安大略湖南部鐵路的控制權。就像以前的“船長”範德比爾特一樣,赫利曼知道該怎樣經營一條鐵路。兩年之後,他將重新整頓過的鐵路賣給賓夕法尼亞鐵路公司,並從中大賺了一筆。
1898年,他控制T瀕臨破產的聯合太平洋鐵路(Union Pacific)。由於與動產信貸公司醜聞相關聯,聯合太平洋鐵路的合法性一直遭受質疑,因此該公司被認爲和垃圾股沒什麼兩樣。但是,赫利曼仔細考察了公司,將賭注壓在該鐵路會帶動中西部農場的重新繁榮上,爲此他幾乎重修了這條鐵路。在他的經營下,聯合太平洋鐵路成了一棵搖錢樹。
從1895年的美元救助行動之後到1901年,經濟繁榮開始迴歸,這時,赫利曼準備奪取聯合太平洋公司的主要對手和競爭者—北太平洋公司(Northern pacific)的控制權。而北太平洋公司的主要持股人是明尼阿利斯的希爾,他是大北方集團(Great Northern)的創始人和擁護者。此前,希爾用北太平洋公司獲得了芝加哥一伯靈頓一昆西鐵路(Chicago
Burlington and Quincy)的控制權,這是一條威脅聯合太平洋鐵路生存的小鐵路。當希爾拒絕赫利曼提出的鐵路收購條件後,赫利曼決定通過收購北太平洋公司來解除這條鐵路所帶來的威脅。
與赫利曼合作的庫恩·勒布銀行的銀行家是雅各布·謝弗,而與希爾合作的是摩根銀行的客戶,因此對希爾的進攻也就是對摩根的進攻。但是謝弗毫不畏懼,他很快就悄悄地將大部分北太平洋公司已發行的優先股(這種優先股和普通股有同樣的投票權)收購到手。同時,他還持有了相當數量的普通股,這使得赫利曼控制了絕對多數的北太平洋股票。而此時摩根還在歐洲,他“打了一個小盹”,因此對此一無所知。
此前,赫利曼及謝弗所代表的庫恩·勒布銀行和希爾及摩根所代表的摩根銀行,雙方都未握有絕對多數的股份。1901年4月,赫利曼及謝弗趁對手希爾及摩根出行的時機開始祕密購買該公司的股份。在整個4月間,該公司股價上漲了25%,然而並未引起市場上太多人的注意,因爲當時整個股市都在上漲。又因爲此收購動作並不十分明顯,所以有些交易員認爲北太平洋鐵道公司的股價漲得太快,因此在市場上放空。
1901年5月6日(星期一),北太平洋鐵道公司的股價突然間戲劇性地飆升。幾乎沒有人知道股價巨幅上漲的原因,即使是該公司的董事長及代表銀行亦不知情。許多人認爲這只不過是市場上人爲的刻意炒作,於是更多的股票被放空,同時融券餘額也在增加。
當摩根銀行最終察覺到這個偷偷醞釀的計劃的時候,隨即向摩根發出了一封緊急電報,要求他授權銀行在5月6日(星期一)開盤後,購買15萬股北太平洋公司的普通股。對他們來說,剩下的一線希望是:如果希爾能夠在市場上購得北太平洋公司大多數普通股,他就可以拖延時間,來購回優先股,因爲這是公司有權決定的,這樣,希爾就能獲得控制權。雖然實施這個計劃至少要花費1500萬美元,但是摩根立即回電批准了這一計劃,於是摩根和謝弗之間的戰爭正式開始了。
到了星期一早晨,赫利曼和希爾兩人共持有了北太平洋公司80萬股中的63萬股。但是到星期二收盤的時候,摩根又爲希爾的賬戶上添進了12.4萬股,這樣市場上只有4.6萬股還在其他人手裏。
同年的5月7日(星期二),股價持續上漲,從每股117美元漲到每股143美元。接近傍晚時分,市場漸趨明朗化,傳言赫利曼使盡全力孤注一擲,想要全盤控制北太平洋鐵道公司。希爾和摩根剛獲知這個消息就立即展開收購該股的行動,並且盡其所能買入這隻股票,企圖阻止這家公司的控制權落人赫利曼之手。
5月8日(星期三),赫利曼與謝弗、希爾與摩根雙方人馬較勁爭奪該公司控制權的戰爭已正式進入白熱化,並傳遍整個股市。其實,此事件實際上不會對整個股市有任何影響,但由於那些放空該股的投資人仍然尚未回補他們的股票,於是便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由於沒人實際賣出該股,且市場上的買主將該股股價炒得一飛沖天,所以這意味着放空者被深深套牢。因此,只要股價上漲,他們就開始嚐盡苦頭。在那幾天中,凡是放空者,必須在放空次日將股票送去交割,如果他們手頭還沒有股票就必須去借,如果無法交割,就必須到市場上以市價回補。5月8日,由於幾乎沒有人實際賣出該股,所以該股股價已躥升到每股180美元。9日一早(也就是事件發生後第9個交易日),放空的投資人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而恐慌就像燎原之火般迅速蔓延整個市場。當日中午時分,每股標借價格已達到1000美元,見此情景,空方已不計任何代價希望標借到股票了。
等空頭們意識到赫利曼和希爾兩人正在競相收購北太平洋公司股票時,一切都太晚了。他們在絕望中只好拋售掉手中其他股票,並以高價買進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來履行合約。於是其他股票和債券的價格出現了雪崩似的下跌。例如,摩根剛收購的合衆國鋼鐵公司的股票,幾天前還在54.75美元的高位,星期四的一天內就從40美元滑落到26美元。
當時市場對北太平洋公司股票的需求如此巨大,以至於有一位經紀人爲了將500股股票從奧爾巴尼帶到紐約,不惜專門僱了一列火車。一家小公司—諾頓公司(Norton)以每股1000美元的價格將300股賣給了一個空頭,這個價格是一星期前的10倍。一個剛從郊區返回城裏的場內經紀人,搭乘一輛出租車回到華爾街,當他看到顯示牌上北太平洋公司的股價正在一路飆升,就冒冒失失地承認他有1萬股。場內那些絕望的空頭們撕扯着他的衣服要買他的股票,最後他在交易所大廳裏幾乎被人剝了個精光。
到星期四的中午,這場恐慌幾乎要將整個華爾街吞噬,摩根和庫恩。勒布銀行只好簽訂緊急停戰協議。兩家銀行都宣佈不再購買北太平洋公司的股票,同時允許所有的空頭以每股150美元的價格平倉,因而將他們從破產的邊緣拉了回來。結果很明顯,庫恩·勒布銀行成功地狙擊了摩根銀行,使之不得不簽訂停戰協議,這使得赫利曼得到了他從最開始就想得到的—不僅僅是北太平洋公司的控制權,而是伯靈頓鐵路對他擁有權力的尊重。他很快成爲伯靈頓鐵路的董事會成員。